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更新时间: 2024-04-26 11:34:03

【教学目标】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1、通过对比、讨论,感受 “最后一课”的氛围。

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课间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及作者生平、背景资料等,渲染气氛。

老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最后一课》。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

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讨论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教师备案: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讨论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同学们“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教师备案: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讨论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师备案: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

(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

讨论5: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教师备案: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讨论5: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教师备案: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品读体验,感悟真情

讨论6: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教师备案: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5──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18、19小节。

讨论7: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教师备案: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讨论8: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教师备案: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讨论9: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备案: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讨论10: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教师备案: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教师提示: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它的最后几个画面。

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讨论11: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五、迁移提升,拓展延伸中激情

教师引导: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国母亲。

“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宋·郑思肖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和众多同胞,他们打着“东亚共荣”的旗号,强迫中国人去学日语。北京的大学生说,若大的华北竟容不下我们的一张课桌。看来在中国的大地上也曾一遍遍地上演过类似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请我们同学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讨论1、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教师备案: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讨论2: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教师备案: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讨论3: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

一百年前,二十七岁的梁启超先生写下了当时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少年中国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齐读《少年中国说》片断。

教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我们期待着。

【点评】

《最后一课》是初中语文的一篇传统课文,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读通它很容易,但读懂它却绝非易事。虽然作品的主题非常鲜明,但主人公的经历毕竟距离我们太遥远,而“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饶美红老师的这堂课曾参加2002年“杭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并荣获本次活动一等奖。上面呈现给大家的就是这堂课的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为,其特点主要有:

一、 以“情”夺人,注重体验感悟,尊重独特感受

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饶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全文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扣一个“情”字展开。“入情”──“移情”──“激情”,整堂课就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发展的过程中展开的。

首先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课前在忧伤的音乐声中滚动播放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简介的环节,它要营造的是悲伤的情感氛围;开课后,老师立即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初次对话,通过触摸文本,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的空间;紧接着,设计了“再读课文”、“品读体验”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使民族的悲愤之情从阅读感悟中自然生发出来;最后,教师设计的“迁移提升”环节,通过阅读补充材料,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引导学生回到现实,联系实际,体味中国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使教学走向高潮,使学生在“激情”朗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设计了富有情感的表达语言。如:“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亲爱的同学们,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我们期待着。”教师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引导与点拨,必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发他们对文本、对社会乃至对人生的深层思考,也必然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层层推进。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饶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不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如阅读的形式有:初读、再读、品读及比较阅读;交流的方式有: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等。不难看出,饶老师追求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表达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再是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发问和答问的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