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语文教改应给学生搭建展示才智的平台
更新时间: 2024-04-28 03:57:51

且论“到浪潮中搏击”

语文教改应给学生搭建展示才智的平台

语文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多个层次构成的有统一目标的系统工程。讲求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同学双方共同进行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反差,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教学模式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如教师要求“多”但是学生掌握“少”;教师讲的“多”但是学生听的“少”;教师提问“多”但是学生思考“少”;教师板书“多”但是学生消化“少”等等。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老师讲过的学生就应该接受。于是从题目讲到背景,从作者讲到体裁,从分段讲到归纳段意,从主题讲到写作特点,不厌其烦,津津有味,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而学生呢?听得索然无味,哈欠连天,昏昏欲睡,有时甚至睡倒一大片。因为老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消除这种怪现象,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改什么,怎么改?就需要我们静心思考,不能盲从,不能人云亦云。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学校讲,普遍的问题是哪些,教师的素质、热情、方式,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要分清轻重大小;从个人说,哪些好的有效的做法要坚持,哪些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说,教学是围绕课题转,还是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就含糊不清。这就需要改革者用睿智驾御改革的航船,大胆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体系。本着这样的思想,我在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一、改革,一定要紧紧扣住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教学是汉民族的母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不能等同。比如听说训练,学母语的环境和学外语的环境完全是两回事,应该严格区别。训练的重点、程序、方法等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越强训练效果越好。又如高考标准化试题不能忽略,如果学生一进高中就对准高考范围与题型进行训练,而忽视了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新老教师都有这种现象,一味追求效果而放弃很多必修课文的学习),“准星”偏了,语文能力就不可能获得有效的培养。有些课文确实是佳作,是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熏陶学生思想情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好依据。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困扰,好端端的“文”被斩头去脚,整体不见了,只是某个局部;某个局部不是整体认知,如果不是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辨证统一的高度去揣摩,去领悟,而是抠几个字眼微言大义一番,就会使完整的文章支离破碎。文章没有了,文味没有了,动情点消失了,学生头脑里塞进的是乱七八糟的“题”,语文能力怎么能够提高?所以说,对试题借鉴一点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它奉为最先进最科学的东西,反而忽视了正常的课本教学就大可不必了。中学语文,一要重理解,二要重运用。别人说的话、写的文章要听懂读懂,不能弄错,不能走样。话要说明白,写的文章要通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迷信标准化试题,其结果必然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很差,有些连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都表达不出来,没有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思想、方法没有扣住语文的性质和特点,值得商榷。

二、改革要具备勇气。

语文教改既要敢于打破陈旧的、确实束缚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观念与教法,又要善于识别屏弃包装精美的但是缺少实际效果,乃至有反科学的做法。改,就必须有转变观念的勇气,把相信自己转变为相信学生,把展示自己才华、智慧、水平转变为让学生展示才华、智慧、能力,提高其知识水平。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科学地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才会学有兴趣,学有所得,有旺盛的求知欲。改,不能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不能醉心于口号的响亮、迷人,也不能一味追随课件五花八门,把复杂的语文课上成课件制作展示课,而应该追求实实在在的内容,实实在在的效果。因为因为复杂的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口号所能囊括。可是为什么以上的做法会产生轰动效应呢?这与我们这块文化土壤有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很容易接受。所以,我们要立志教改,要善于识别实践,在科学性、实效性上多下功夫。

三、改革,要增强实践意识。

可以有总体设想:以局部改革为突破口,取得经验再扩大战果。或者先大刀阔斧地干,边干边改进。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而不是凭主观臆想,要怎么改就怎么改。改革是改掉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地方,绝对不是把好的、有效果的东西丢弃。比如,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为大量事实证明了的,不能因为它是传统教法就丢弃。至于怎么写怎么读更有效果,就需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因为改革的天地十分广阔。改革的结论应该产生于一定时间的试验之后。改,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成功与否不能凭主观臆断,任意改变条件,应该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改试验,三年磨一剑,认真积累,科学分析,就越来越有真知灼见,取得语文教学的主动权。愿自己与全组老师在语文教改的浪潮中搏击,成为语文教改的中坚。

勇于实践,给学生搭建展示才智的平台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都通过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规律的体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思维活动的启发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意志习惯的培养者。试想,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完全取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教育上的一场灾难。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一个中心因素。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学好。

一、让学生学好,要把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和激发学生高昂情绪作为起点。

学习的动力来自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教学激其情,引其趣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高昂的学习劲头、强烈的求知欲望、坚强是意志,以此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从知之、好之到乐之,这就是自觉性的不断发展。达尔文对兴趣这样说:“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就是这样强烈多样的兴趣驱使着他对自然生物生命现象长期不断地观察、搜集和研究,成为伟大的生物家。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积极提出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掌握知识,才能有真实的情绪,感受到美的陶冶,迸发出高昂的学习劲头。

我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第一节课目的是把握散文的思路。授课中我打破传统教学法,导语过后,我说:“今天老师不讲,自读课文,有一个要求是:‘我’跟作者夜游荷塘,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幅‘夜游荷塘’简图,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绘画才能,尽快完成此图。”任务刚刚下达,就听“哇噻”出口,我知道这是好奇。然后就有“OK”声——这是有趣味的反映。“看谁画得又快又美。”我说。好象一屋子的学生都在画——这是动力。几分钟之后就有学生举手说画好了。我一看,不错!有屋有荷塘有小路。我说:“画得好,比老师强多了。我的画没有小屋,没有小路,你有。你认真读书了,有悟性。”听了老师的表扬,学生洋洋得意。又有几位画好了,我一看有多人在荷塘中画上了很多荷叶。我问:“你们为什么要画上荷叶?”他们说:“文中有‘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我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还有绘图能力强的画上了荷花。“同学们你们很有才华能力,认真读书了,比老师画得好。”有同学说:“老师,你是怎么画的?”我真诚地说:“老师上学时几乎没有上过图画课,又没有天赋,画得很丑。”“老师,你画出来让我们看看。”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简易图。同学们笑了——是善意的,是有成功感的笑。从中我看到了他们快乐极了。我又说:“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学生接到:“下面的路更艰巨更伟大。”我说:“很对,请你们再认真按段落顺序‘游荷塘’,描写部分先别管,把作者行踪,扣课文字句,自己总结到‘图画’旁边,语要简。”这一下有人作难了。我告诉同学们,同桌、前后桌可以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同学们一段一段认真去做,讨论热烈,积极性很高,情绪强烈,几乎是独立完成。同学们很有成就感。

这一年教师节,毛珊珊同学写了一篇短文做礼物送我,写的就是上我的语文课的感受。她说:“老师为了让我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意境,让我们画一幅‘夜游荷塘’的画,‘哇噻’!这种讲课方法真让我们耳目一新,为之震动,不言而喻。整节课我们是当然是在紧张而又快乐的气氛中度过的。”能有这样的震撼力量,是增强我教改的决心和能源,老师最怕学生厌学,对功课丧失信心。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引人入胜,学有所得,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情绪饱满,能够在学的过程中从消极被动,靠老师教,转变为自觉积极,靠自己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聪明智慧自己登上展示才华的平台,其乐无穷。

二、激活学生思维,启其疑导其思是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觉悟之机也。”陶行之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疑问。”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造是公式是:有疑——解疑——创见。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保持注意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增加能力。“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不能忽视。

教改中,我用其法,启疑,激疑,解疑。以疑引思带着学生想,处处开启学生的思路,诱发学生思考,做到声入心通,使学生得到启发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老师能够给他们设置展现自己智慧和能力的平台,何乐而不为。例如,我在教《纪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挖掘难解句段的深刻含义。这是本课难点。我采用的是“设疑”“讨论”法,达到观点统一。这篇文章第五节第3自然段: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力,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第一个疑点是:句中对“惊心动魄的伟大”陈述对象历来众说纷纭,争论焦点是句中“这”指代的对象是谁?“惊心动魄的伟大”是正语、反语,还是双关语?疑点一出来,同学们积极思考(我们知道“这”在该句充当主语,可是与“这”相连的前句却是一个“介宾短语‘当……时候’”,而介宾短语一般不能充当主语的,因此“这”指代不明,导致人们理解上的混乱),发言是激烈的,有的说是正语,有的说是反语,也有的说是双关语,争论得面红耳赤。我让他们先把“介宾短语”删去,找同学在黑板上亲自划分句子成分,使“三个女子……攒射中”这一主谓短语作主语,“这”指代对象就明确了,观点统一了:“惊心动魄的伟大”是赞颂刘和珍等勇毅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用“惊心动魄”修饰“伟大”表程度;“于文明人……攒射中”这个介宾结构作动词“转辗”的补语,既突出了刘和珍的勇毅无畏精神,又揭露反动派镇压革命青年的罪行,同时还给帝国主义顺手一击。总之一句话,赞叹是主要的,因此“惊心动魄的伟大”当然是正语。

第二个疑点是:“八国联军”是指“历史上”的八国联军吗(即1900年屠杀义和团运动,阴谋瓜分中国)?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又进一步设疑:“这句话之后‘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这里的‘中外的杀人者’是紧承上文,是对‘中国军人’、‘八国联军’的合称。那么再问:‘这是指现实中的杀人者,还是历史上的中外杀人者?’”回答又不统一。又接着问:“如果不是‘现实中的中外杀人者’,又怎么能用‘居然昂起头来……血污’的文字来描写他们的‘现实’表现呢?‘昂起头来’、‘有着’的时态,分明是现在进行时(英语术语求知)。”通过一问再问,观点统一:文中“中外的杀人者”只能是现实中的,而不是“历史上”的。既然如此,它们合指的“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也只能是“现实中”的,而不是“历史上”的。因此“中外的杀人者”只能是现实中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及段祺瑞执政府。他们“脸上”的“血污”则是“屠戮妇婴的伟绩”,“惩创学生的武功”,即“三•一八”大屠杀的罪行。(背景介绍过了1926年3月日本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学生才请愿的,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这就告诉我们惨案的罪魁就是帝国主义,而日本也正好联合八国,称这批外国杀人者为“八国联军”是名副其实的。接着又问:“中国军人……伟绩”,“八国联军……武功”这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互文”。“互文”的作用是什么?——更好地揭露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的罪行。“妇婴”与“学生”是被害的爱国青年学生。“婴”能否理解为“婴孩”?——不能,因为烈士中有大学生,也有未成年的中学生,这样理解符合事实。

这种层层设疑的教学法,打破老师的一言堂为群思群言,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把老师讲知识变成学生自己学知识,老师只是给学生打造开启智能的平台,由以前的听众、观众变成主角。“先生”使其感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体验到驾御知识的乐趣,对学习更有信心,更能保持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培养自学能力,“四步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须重视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不管教学大纲编的如何好,学生中学毕业后,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他们不懂的科学发现和新的技术,他们必须独立地进行学习。”文学家高尔基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自学成材的。因此他深有感触地说:“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可见自学能力是学生诸多方面能力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课堂改革引导学生自学探讨,从而提高自学能力。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教师的职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这完全达不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自学实践。一提自学,有人认为就是老师撒手不管了,就像“二大爷赶集——随便溜”,这是万万行不通的。我们提倡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自学实践中学会自学。

课堂改革,应该让学生有有效的充分的自学时间,把自学理念和方法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张子强校长探索出的“四步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发,用来上语文阅读自学课非常得心应手,学生欢迎。

例如上《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我就用了此方法。

第一个环节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自读诗词,自己解决字词意思、上下两片的内容。写的什么景物,缅怀的古人是谁。学生很快掌握了。

第二个环节启发思维——要求学生探索:词的开头与第四句的作用?全词哪些字词用得好,用得巧?为什么是重点?说出理由。难点:第五、四句用了什么手法?最后几句作者对待人生是怎样的态度?

第三个环节达标验收——采用一人一题回答难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思。不要说学生不行,老师未准备的东西学生都可以揭示出来。

第四个环节强化效应——直击高考同步练习,连书本的错误答案都加以更正。不但巩固知识,还可以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通过实践,我认为张校长的观念前卫,教学经验很丰富,教育思想深刻,“四步教学法”就是明证。因为他从教学理念中认识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而且确实为了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求发展,必须凭借“自学”,凭借足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然而,自学不是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它必须同时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勉励,自我控制,使之形成推动自学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而这些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也恰恰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匠心独运的做法。

语文教改,我是从“坐山观火”——“下水初探”——“摸着石头过河”——“在浪潮中搏击”。如果要问我,矿中语文教改怎样才能有突破性进展?“前驱者”的教改观摩课以及大量教改论文,已经报告给了春的消息——急流勇进是大趋势。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