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杂谈
更新时间: 2024-04-27 17:55:31

利用精美的画面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杂谈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活跃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如小学生都喜欢动画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多媒体课件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兴趣更浓了。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点击“导入新课”,伴随着音乐出现动画:风景如画,一个小男孩在清澈的小河上乘着竹排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两只可爱的小燕子飞来了,似乎在向小男孩诉说着什么,河里的鱼儿也不失时机地跃上水面。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的一片。学生看到这优美的动画,不需要我多说,就能很快投入学习,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学习状态。

〖正确把握学科本位和学科特点的关系〗

打通科际壁垒并不是要抹杀学科的本质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改变各学科壁垒森严,各自为阵的学科本位现状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但是我们要警惕改革中非左既右的“钟摆现象”的抬头,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花了大半节课时间,让学生根据文本中的信息,在黑板上画画。本来这是个极具创意的教法,一是文本本身富有画面感 ,二是学科间的这种融合,带给学生的是多元的享受。但画大半节课时间,无疑超出了语文课应该承受的度。我以为,执教者忽视了语文学科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科本位的现象自然必须改变,但学科特点也不能不体现。融合也好,沟通也罢。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手工课、自然课、思想品德课、音乐课亦或是美术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语文课必须体现母语教育的一些特点、学习语文,主要就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视角的学语文、用语文,为了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使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相互促进,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他学科的任务。我们的语文教学再不能为了打破学科本位而又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了。当然,如果能在矛盾中把握平衡,那么我们的新课堂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帮学生找到质疑的切入点〗

学生爱质疑是个好兆头,但时常会出现质疑的问题不集中,见字问字,见词问词,有的甚至是“想到什么问什么”的臆想乱问。针对学生质疑的“乱反射”现象,我们应做好引疑工作,找到质疑的切入口,把疑设在“点子上”。为此,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小小竹排画中游”提几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在交流的时候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鱼米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呢 ?”“为什么说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里的画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产生的,这样既可避免学生在阅读时感到束手无策,又为学生的质疑指明了方向,也便于让学生找到质疑的切入点。学生通过自己质疑、探究、解疑的过程获得的结果,远比教师提问并提供现成的结论更具实效性。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逐步学会从课文中挖掘、思索,学生的质疑水平定会大大提高,而质疑的切入点就不难突破了。

〖在唱中笑〗

哪个孩子不喜欢唱呢?一到唱歌的时候,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就把一些优美的课文,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熟悉的旋律来唱一唱,或者唱唱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从中进一步达到对课文理解的延伸。如:《小小竹排画中游》讲的是江南优美的风光,老师可以伴着美丽的风景,加上“小燕子”这首歌的旋律唱一唱,学生一听也想唱,学起课文来就格外用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主动的去理解课文,去“创编歌曲”,带着课文的理解去唱。

利用简笔画帮助学习:由于简笔画是边讲边画,画面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画面处于变化中。这一特点,就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因而用简笔画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如在学习《荷花》这一课描写荷花的不同姿态时,利用简笔画,几笔勾出“花骨朵”、“全展开的”、“才展开两、三瓣的”等不同形态的荷花,使学生很快理解了本段的内容。

放大插图帮助学习:翻开低年级课本,一幅幅美丽的插图让人爱不释手,要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江南鱼米之乡的美丽景象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让孩子明白的。这时你给他们展示一幅放大的插图,文中一切跃然图上,对于“竹排”、“画中游”等,这些词语孩子们看了图后,便会恍然大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形象生动,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抓住“画”究竟是指什么为切入口,主要奏唱了阅读教学的三步曲,首先强化学生对文字符号的认读,扫除“中、唱、树、游、流、江”等文字障碍,通过听老师范读、自己借助拼音读让学生把文章读通,读连贯,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感受。同时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思路,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自读自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朗读时体现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尝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读书形式,通过品味“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这些词句让学生全方位领略课文语言材料的美。有了深切的体会,然后通过看板画齐读齐诵、挑战背诵使学生不知不觉把课文内容化为自己的东西。从整体入手,精读感悟后又回到整体,两年半来我以阅读三步曲为主旋律,扎扎实实上好每一篇阅读课文,为打好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基础踩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可以先借助课件,演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穿着红衣裤的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河水清清,鱼儿在水中嬉戏欢跃;两岸树木茂密,鸟儿在林间飞舞歌唱。近处,绿油油的禾苗一望无际;远处,几间青瓦白墙的房屋若隐若现。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江南水乡有了直观的感受。然后请学生说说小竹排顺水而流,如果坐在上面能够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多媒体技术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和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会更高,想象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