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社会课导究式教学初探
更新时间: 2024-04-27 22:10:12

新课程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此,我校制定了“导究式”教学研究方案。在社会科教学研究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社会课导究式教学初探

一、以“情”导究

“情”即情感。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是社会教学的重要一环。在社会课学习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又将影响他们学习的进程。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是课前激情。学习新课前,引人入胜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或地图、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等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火花。如学习《学校的环境》一课时,教师简笔勾勒出学校教学楼的样子,引导学生说:“这座楼房像什么?”“她的旁边还应添上什么?”等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其次是课中入情,这是社会课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探索蕴含在教材中的社会生活常识,同时沟通教材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如学习《小小一粒米》时,学生知道了“小小一粒米,来得不容易”的道理,萌发了爱惜粮食的情感。教师可相机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有的学生联想到收获季节时,父母亲忙于粮食收割,一日三餐中,只有早餐是在家中用食的,深感粒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有的学生从水槽边寄宿生淘米时遗漏的成堆的米粒说起,言语之中充满着痛惜与指责之情。这样以“情”导究,对学生爱惜粮食的情感培养可谓水到渠成。

再次是课末移情。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生活常识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移情,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

二、以“境”导究

“境”即情境。这里的情境包括教材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情境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情境,能有效促使学生参与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就教师创设情境而言,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使学习《社会》成为学生乐于参与、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创设情境时,亦应有教师情感的参与,需要教师以“情”造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参与探究活动。

在《参加储蓄》一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连续的生活情境,让三个小朋友到银行储蓄,在储蓄过程中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并把整个过程拍成录像,课堂上根据需要逐段播放,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场景。学生围绕“为什么储蓄”“怎样储蓄”两方面的内容对播放的场景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学习、探究,体验发现的惊喜、成功的欢欣。

三、以“疑”导究

社会课旨在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学生入情入境参与探究活动后,由于信息量的剧增,会产生许多疑问,产生积极实践的欲望。教师应积极引导,使这种心理状态得到保持并不断巩固起来。因为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经验又具有差异性,因而遇到的疑难也不尽相同。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加以甄别选择。那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或联系不紧密的宜当场解决;那些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或操作性强的,或需要搜集处理信息等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宜作为探究的目标,引导学生以“疑”导究。课内无法解决的目标,可引导学生把探究的时空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其它学科、社区、社会中去,让学生在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中自主探究。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资料。这样以“疑”导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社会生活常识,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如学习《长城和故宫》一课时,有的学生对长城的防御作用产生了疑问,他们不理解古代长城有哪些防御作用,这些问题涉及到教材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作为探究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搜集资料,自主解疑。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搜集到北方游牧民族大多骑着高头大马,历代统治者为了防御他们的入侵,特修筑长城,并在长城上修筑了一系列军事设施,如锋火台、垛子等,学生在这里又产生了新的疑问,“锋火台”利用什么来点燃烟火?“垛子”又有什么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查询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因特网下载有关资料,这样以“疑”导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与其它学科、社区、社会的整合。

总之,在社会课教学中,“导”与“究”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片面地强调“导”,教育就可能走向主宰、专制,片面地强调“究”而否定“导”,那就是消解教师的作用,放弃教师的职责,“究”也就必然缺乏足够的发展性。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导”的“度”,最大程度促使学生参与探究学习,还需我们的不懈探索。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