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一篇不该入选教材的课文——《斑羚飞渡》
更新时间: 2024-04-27 22:40:27

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用牺牲一半成员挽救另一半成员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许多人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们则读出了“虚假”(不是“虚构”)、“神功”和“移花接木”等许多问题。

一篇不该入选教材的课文——《斑羚飞渡》

问题之一。课文开头写道:“我们狩猎队分成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落山的伤心崖上。”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中说:斑羚“性孤独,单独或两三只小群生活。”课文说的“七八十只”不知要多少群斑羚了。这种说法莫非是作者从“藏羚羊”身上“移花接木”而来?藏羚羊才是几百只乃至上千只一起生活的。

同理,下文说“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既不成群就无所谓首领。本人学识浅陋,不知藏羚羊是否有头羊,但猴群有“猴王”是家喻户晓的,莫非作者又是对“猴王”作了“艺术加工”,搬到斑羚身上来了。鲁迅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是重要的创作手法,但我们不得不怀疑课文作者的“加工”是否过于简单化了。

问题之二。课文第九节生动详细地描绘了两只斑羚飞渡的过程,场面可谓惊心动魄。两只斑羚跳跃的技术绝对是训练有素,这种“神功”可以和国家杂技队相媲美。杂技演员尚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不知这群斑羚每天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这种高难度、高强度的艰苦训练的。

问题之三。“整个斑羚群迅速分为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了十来只,镰刀头羊……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也跟随着镰刀头羊……”

镰刀头羊甘愿牺牲自我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但是我们经常可以在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等节目中看到,动物群的首领往往是雄性动物通过你死我活的战斗得来的。王位使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群妻妾。王位的争夺往往是血淋淋的,丝毫不会有什么“风格”、“谦让”,现在镰刀头羊却轻易放弃了生命和王位,动物身上的“兽性”怎么突然变成“人性”,乃至是“超人性”了呢?“弱肉强食”、“强者生存”本是动物世界的铁的规则。危难临头时,这种规则在老斑羚身上突然化为乌有,他们的觉悟足以使人类汗颜了。这只头羊还懂数学呢!飞渡之前,镰刀头羊发现两群斑羚数量不平衡,立即下令调整。本人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斑羚是智商很高的一种动物。还有,头羊的两声吼叫,就能组织起这么复杂的活动,动物真的有这么高的组织性吗?

问题之四。“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协作精神,这不是一群斑羚,这是一支全世界最优秀的军队。

问题之五。“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这一情节也是经不起推敲的。这群猎人敢于以身试法(斑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们的素质可想而知。猎物已成嘴边的鸭子了,他们会放下枪,放弃到手的利益?即使退一步讲,人有可能被感动,那面对着猎物的狗也会被感动吗?一边是人狗围捕要赶尽杀绝,一边是震惊感动,轻易放弃,这不是猫哭耗子——假惺惺吗?

问题之六。“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很明显,作者想用彩虹为斑羚的飞渡增添一点凄美的色彩。而自然界的彩虹一般是又高又长的,斑羚能否看见身边的彩虹姑且不论,彩虹连接“相距约六米左右”的两座山峰,这虹是不是太短了?

另外,这一节出现了“雨”、“虹”,而前文却没有提到“雨”。连学生都能轻易地指出写作上的一个漏洞——缺少伏笔——“冒雨追围”。我们又不得不怀疑作者的构思能力。

综上所述,《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的“真”大有可疑。《教师用书》上说“任何出现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确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问题是“艺术真实”并非随意虚构。正如巴尔扎克说的,文学是“真实的谎言”。它写的事不必“确实发生过”,但也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它所描写的虽然不是实际的事实,却是根据必然律和或然律所必然会发生的。”而《斑羚飞渡》描述的却是一个“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我们很难承认作者的剪裁是“艺术的”,作者的加工是“合理的”。

最大的问题是作者的情感。作品极力赞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这种牺牲精神,却回避了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人类的凶残。围捕斑羚这种二级保护动物,是地地道道的犯罪。面对悲剧,“我”只有“目瞪口呆”,丝毫没有惭愧和自责。作为一篇面向青少年的课文,这种不良倾向是极其有害的。

总而言之,《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确实有一些闪光之处,但存在的问题多多:故事不真实、情节不合理、写作技巧不完美、情感不正确等。这种文章绝不该选入初中教材。我们并不缺少比这种文章更为优秀的作品。

《斑羚飞渡》这样的文章入选教材是不合适的。但是现在已经选作教材了,我们无法回避这一点。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和弥补:

(一)让学生讨论“斑羚飞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这很符合新课标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在文章教学中重点突出一个问题:人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三)推荐阅读以下作品:

1、《藏羚羊跪拜》 王宗仁 光明日报 2005年4月15日

2、《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 刘元举 (《用镜头亲吻西藏》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