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有效阅读: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更新时间: 2024-04-27 23:58:27

有效阅读: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有效阅读: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每个语文教师都认同一个事实: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仅靠对课内的几个文本进行解读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资料表明:阅读能力强,语文水平高的学生,无一不是得益于广泛的课外阅读。在对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的认识上,我们大都是持“并重论”, 然而,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目前面临的困境是:

一方面,广泛的课外阅读确实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尽管处在理科作业的题山题海之中,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仍然很感兴趣;另一方面,为了高考,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效益(分数),很多班主任,甚至身为语文教师的班主任,却不得不对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外阅读加以限制,这使语文课外阅读处于尴尬的境地!课外阅读处于如此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是高耗低效: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无目的的消遣性阅读,常常是读过就算,不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解读、感悟。要走出语文课外阅读的困境,课外阅读的有效阅读问题就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面前。

那么,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有哪些策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加以具体的指导。

一,阅读材料要有选择性。课外阅读的材料十分广泛,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高中学生阅读,也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对提高语文能力有益处。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我们必须加以选择。

课外阅读,是配合语文教学进行的,它应该有一个读书指导系统,规定具体的目标和内容。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处在高考指挥棒下,必得要走低耗高效的路子。从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出发,课外阅读,要有目的地读,而不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我们要把这种选择意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把选择有益材料进行阅读作为一种自觉行为。长篇大著,费时多,在平时紧张的高中学习中是不太适合的,一般可把它的阅读放在长假中进行。平时的学习中,可以短小精美的散文,尤其是一些哲理性较强的优美散文,作为课外阅读的主打,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的素材积累,构思立意都是很有好处的。

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毕竟还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并且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选择有益的材料来加以阅读,所以,我们除了指导学生选择外,还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是教师选择一些阅读材料或学生自己推荐一些材料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就如看一份报纸,我们不必把整份报纸交给学生,而可以先进行阅读,把报纸做成剪报再交给学生。我们语文备课组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时,不仅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材料,,而且把挑选出来的材料有序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我们把选取的美文分类分批呈现给学生,或按作家、或按作品本身的一些特点,把每一批阅读材料都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如以同一作家的同类作品为主题,我们设计了“林清玄散文欣赏”、“毕淑敏哲理小品赏读”等专题,我们还把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放在一起,如“敬畏生命专题阅读”、“感悟生命专题阅读”、“修养心灵专题阅读”等。这样,学生对一类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比较,更能加深他们对这些作品的理解。

二,有选择地读,还要有思考地读,课外阅读不能停留在粗浅的感知层面。一个文本是一个整体,其中可解读的点有很多个,深入阅读,一般可从哪几方面入手,从哪里入手可以找到突破整体的入口,必须教会学生文本解读的方法,并且,教给学生的解读方法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一个文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从哪里找到文本理解的切入点,围绕这个切入点设计哪些问题,往往是心中有数的。那么,能否把教师的教法变成学生的学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个文本解读的一般模式,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文本解读时有章可循,并使之成为一种阅读习惯?

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行的。解读一个文本,最关键的是找准阅读的突破口,也就是要寻找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一般说来,找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文题。文题往往是一个文本的关键所在,它往往蕴含着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文本的题目为研读点,往往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对《一个人的遭遇》进行文本解读,可以从文题入手,思考:这个人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哪些遭遇,为什么会有这些遭遇,他对这些遭遇持什么态度,由这个人的遭遇我们看到了什么。几个问题,就把这个长篇小说的节选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到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都理解了。再如解读《陈情表》,从文题出发,考虑李密“陈”何情,如何“陈”,为何“陈”三个问题,基本上把整个文本要理解的点都罗列进去了。

2,析文体。一种文体的文本有一种文体的特点,有一种文体的写法。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从文体入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比如解读散文,可以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入手,研读一下该文本选取了哪些材料,抒了什么情,言了什么志,示了什么理。此外散文的语言,也是值得品读的。再比如解读小说,我们通常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来考虑问题。比如解读《祝福》,我们可以扣住祥林嫂这个主要人物形象,从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社会环境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设计一些问题:祥林嫂何许人,祥林嫂的故事,祥林嫂之死谁之过。简单的几个问题,把文本所要解读的点大多罗列了进来。解读说明文,往往从说明的对象,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方面入手。从文体入手解读文本,实际上是早已有之的,以前的语文课本的编排,都是以文体来的。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文本解读方法。如美国学校经常使用的“五W.H” 教学法。W.H是英文Who(谁)、Which(哪个)、When(哪时)、Where(哪儿)、Why(如何)和How(怎样)的第一个字母。这种教学法认为,一般阅读的文本,大多由以上六个部分组成,它认为这一类的文本,只要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就可以了,

3,捉文眼。“文眼”即文章的焦点和脉络,它把纷繁的内容凝聚在一点上,使文章表达的思想高度集中。“作者常用最精彩、最传神、最富有表现力的一两句话或一两个字词,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要学会找文眼,确实是要有一定的语文功底才能做到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名句就能提挈全文。,白居易和琵琶女沦落天涯同有怎样的遭遇?相逢何必曾相识流露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问题。

4,顾首尾。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说法。有些文本以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开头中往往有带动对全文的理解。有些文本往往在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理解文本时抓住它,可以反顾全文的内容。元代乔梦符把文章开头喻为“凤头”,把文章结尾比作“豹尾”,可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此外,文本的写作特色,写作背景等,都可以作为切入点,比如《长亭送别》,可以从如何情景交融入手,扣住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来进行文本的解读,《记念刘和珍君》,则必须了解写作的背景,没有对三一八惨案的背景了解,是很难理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