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呈现个性课堂,展示原汁原味的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8 01:15:15

呈现个性课堂,展示原汁原味的语文

呈现个性课堂,展示原汁原味的语文

许多语文老师可能都曾思考过: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于是就有许多老师去学习一些公开课、研究一些公开课录像。也就有了花样百出、手段多样的课堂。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应形成一种自己的有个性的教学流程,

一、平平常常表人生,心灵相通如流水

众所周知,一些公开课当中,许多教师,不是往课文本身的“内容”上用苦力、用真力,而是往“形式”上下功夫。

我曾听过一堂课--当然是公开课,听课者教师近千人。课堂自然是在剧院的舞台上。讲课当中碰到一个问题,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说法,一时难以统一。讲课者此时应该是自己去善加引导。可是这位讲课老师却不,她让50名学生去采访听课的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发表看法。于是学生忽拉一下全跑到台下对老师采访。学生采访回来后,说法就更多了。老师一时竟难以收拾,难以做出自己的结论。好不尴尬。

甚至不少公开课的结课,都是精心准备的,那简直是一场短小的演讲,讲课者声情并茂,声调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如泣如诉,直把课堂掀起一个高潮,留下一个优美的尾音,好像在追求一种余韵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我要说的是,课,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一种心态的外现。我觉得,偶尔的、一时的功利需要,上课不朴实、求花哨、求轰动,甚至哗众取宠,是可以谅解的。但总是抱定一种不朴实、不真实、不扎实的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不可能达到真境界的。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高境界就是朴实,是无法之法,无艺之艺,随心所欲,真心处之,浑然天成。语文课的“形”,容易操作,剧场的轰动效果也容易策动,容易模仿。而语文课的“内核”,那实际流露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你的一颗“心”在支撑。心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课是很容易流露出迹象来的。一堂课流露不出来,那么,多堂课就难以掩盖了。

在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回观我们自身的处境,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都是现实的庸常的一群人,我们绝对不是无能,但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本领,我们还时常被人侵犯,被人伤害。所以,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到课堂中去摆一副英雄姿、去做一副神仙态。课下什么样,课上就当什么样,课下挺平易挺随和,就没有必要上课时庄严肃穆慷慨激昂起来。以真心处之,随“心”所欲,不存芥蒂,孩子也自然会真心待你,双方都没有紧张的担忧,如此自自然然,如此平平常常,如此言来语去,如此心与心通,那么假以时日,课就如行云流水了。假如不是如此,而是课下一副脸孔,课上又换一副脸孔,累不?

二、删繁去简小课堂,原汁原味习语文

正值科技快速进步的时代,我们语文课堂也在不断地变化,但高科技的电化教育手段对我们的语文课的也带来了干扰,更为准确地说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对于电化教学的运用走向了一个极端。

现在电教手段非常丰富,这给那些想在公开课上“插花”的老师提供了条件。我也看到不少老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用声光电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恨不得师生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声光电来配合。由于过于花哨,实际的效果却是干扰学生注意力,当每播出一首曲,每闪现一幅画,学生都会新奇好几十秒甚至半分钟一分钟。而学生本应放在课文内容本身的精力被耗散走了。语文课本应是以“语言文字”主要媒介的,声光电多媒体必须为“语言文字”来服务才是。结果呢,花里胡哨的声光电成了主角,而语言文字成了辅助,语文课的本质消失了。

而上课者在上公开课前,为准备这些电教手段,构思、画画、配音、合成、修改、调试,三番五次找电教工人,所消耗的精力十倍于甚至几十倍于用在课文本身的精力。这是何苦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语文课堂不能使用电教手段,但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在上的是一些语文课,要上出浓浓的语文味,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为我们语文所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上出那种浓浓的语文味,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妙笔。

三、精心研读文本,呈现个性课堂

曾经有人说过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教师在精心研读文本后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自己的个性课堂。就以苏教版教材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中的《黄鹤楼送别》来说吧,这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把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通过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作课的老师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整体入手,潜心会文。教者从整体入手,抓住“依依惜别”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词句,划一划,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又让我想起了这八个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者很好的抓住了这篇课文的领子就是送别,就是体悟这“依依惜别的深情。”

其次,抓住细节,体味真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品味。比如:、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柳依依、伫立、凝视、脍炙人口等,指导学生不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交流讨论,相机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等形式,从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表情语言去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以课文的情为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通过有声有色地读课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者在课堂上对于诗中的“孤帆”一词中的“孤”的教学更是一绝,教者问学生,这个“孤”怎么理解?学生说:“就是一个”“因为孟浩然走了李白觉得孤独”等等,这时教者用了一句“千帆过睛全不见到,心中唯有孟浩然”来总结,让所有听课的教师为之一叹。

再次,抓住“空白”,引导想象。《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那意境。

最后,拓展资料,升华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教者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也使学生对两位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的了解变得“充实”、“厚实”,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中,提升审美趣味,闪现智慧火花,提高语文素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此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送别诗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古诗百花园中,最后作业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四、潜心挖掘文本,凸显精彩课堂

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文后,还要从课文中跳出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去审视眼前独立的一篇课文。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一节精彩的课后,有位青年教师试着问他:“听你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请问你备这堂课用了多长时司?”这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可以说用了一个小时,也可以说准备了一辈子……”

我想起了孙双金老师的一个故事:《一节课与12本书》。1985年,22岁的孙老师准备执教古诗《春望》,为了备好这节课,他一连几天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和资料室。查阅了12本教学书籍,阅读了大量诗人生平事迹的文献;他查找了《春望》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了这首诗的相关分析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因“国破”而见花落泪、闻鸟心惊的心情,被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打动。这时的孙老师已经跳出了文本。

与此同时,我们虽然跳出了课文但仍然需要回到文本。有了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刚开始接触的课文,一定会有更深更广的感受。

还是以孙双金老师的那节课为例,孙老师认识到:“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贯穿在杜甫诗歌中的一条主线,也是他的诗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之所在。此时,在他的头脑中有了这首诗的教学思路:要上好这一课,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博大情怀。教学方案也很快产生了:①入情入境地渲染、描述、吟诵,让学生披文入情,为情所动。②采用两首诗对比教学,详教《春望》,略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拓展教学空间,更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情怀,一悲一喜,一详一略,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孙老师将《春望》一诗放到了杜甫诗集中去考察,他对《春望》的理解是深刻的、全面的、科学的。语文教师就要让孩子从教材这个“窗口”走向世界。课本拿在手上,教师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解读。如果经历了这样三重境界,一定能把课上好。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处处都有语文”,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语文学习的因素,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一部“无字书”,是一部大书,蕴含着丰富的矿藏等待着我们去开掘、利用,可以说生活这部“无字书”是一切学问之源,一切理论的基础。只有坚持“以生为本”、“研读文本”的教学理念,方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能呈现一个充满个性的课堂,才能展示出原汁原味的语文。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