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发掘大溪文化底蕴打造地方教育特色
更新时间: 2024-04-28 08:50:04

[摘要]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地方教材建设问题。主要以大溪文化为主流,全方位的开发校本教材的背景及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势、劣势入手,提出了开发课程资源,传承大溪文化、特色这一鲜明主题,确立了题为《发掘大溪文化底蕴打造地方教育特色》的教研课题,就大溪小学地方教材的开发和建设的研究原则、方法、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

发掘大溪文化底蕴打造地方教育特色

[关键词]大溪文化地方教材校本课程

我校在大溪文化的孕育下生存了百余年,是今天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结合本地特色和学校实际,对多样化课程资源和合理的课程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校确立了题为《发掘大溪文化底蕴打造地方教育特色》的教研课题,尝试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地方教材,作为我校教学的课程资源之一,以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体现办学特色。本文以大溪文化为主干,显现出本地方的教育特色。

一、校本课程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根据对本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调查了解,学生有了解学本地的传统文化传统的需求。有90%以上的家长、学生对大溪文化遗址、贞洁牌坊等名人古迹也有学习参与的欲望,有95%的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愿意勤奋学习、建设家乡。这种需求作为内驱力为大溪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从大溪乡文化站获悉,他们将在年底对大溪编成一个文化志,分几个纲领,如库区搬迁文化、大溪名人古迹如康茂才将军墓碑等遗址,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因此,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和弘扬本地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立足于基础教育,我校主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以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对本地方文化产生认同感,传承大溪的优秀文化。

二、现状与背景

课程资源是一切课程活动的基础,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了解大溪文化,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品位,为学校打造出特色,如何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课程资源,传承大溪遗迹文化,是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势

1.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历史悠久的大溪文化

大溪,名黛溪,又名黛溪河。位于长江瞿塘峡东口,东距巫山县城45公里,西距奉节县城15公里。东南的一条冬季水清似黛、夏季水势汹涌,直入长江。大溪遗迹由此呈横岭形向南分布,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早在6000千多年前,勇敢的远古先民选择了这块依山傍水的风景美丽并带有挑战性的地势,安家落户,从事渔业、农耕生活。构建了独特的大溪文化。如今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的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之一。

2、考古家多次发觉,各类古物

上世纪20年代,一支由美国人N.C.Nelson领导的中亚探险队来到大溪这个偏僻山乡,发掘到一些石器和陶片,大溪遗址从此初现端倪。

2000年,因三峡蓄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开始对大溪遗址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在早期发现的大溪文化晚期遗存下,发现了大溪文化早期遗物:小口直领圆肩壶、喇叭口高龄广圆肩壶、卷沿深腹罐等泥质黑陶、辉陶、夹砂红褐色陶等。

次外,在大溪遗址发掘出丰富的商周遗存,无疑为楚文化遗物。由此可知春秋偏晚阶段以后,楚文化已深入到瞿塘峡地区,巴文化在这一地区基本被楚文化所取代。

3、神秘难解的文物奇俗

根据目前考古发觉的成果来看,在6000至7000年前,大溪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个以捕鱼和打猎为生的部落。考古专家认为,大溪先民尚处与母系氏族公社。从本地文化站了解到大溪文化遗址在古代的奇异现象:

在墓葬中,一般女性墓随葬的都比男性墓丰富,女性墓葬品多的达30余件,而一些男性墓则空无一物。更奇妙的是儿童多靠近女性墓,葬法与成人相似,随葬品也较多,如石斧、骨针等生产工具,有豆、盆、碗等陶器,有玉镯、蚌珠项链等装饰物;出土的200多座墓葬中,发现大量“曲肢葬”,死者俯身式曲肢,双手交叉放在腹腿之间,这些神秘原因是否与某种信仰或者意义有关,至今仍然是个不可破解的谜。

从这些神秘和珍贵的文物来入手,让学生学习了解历史,考察浏览这些历史古迹,使他们仿佛置身于篇幅浩帙的历史画卷中,这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多彩丰富的自然资源

有储量近100万吨并正在开采的南溪沟工业用煤矿资源和待勘探的龙头山生活用煤资源;有开峡村、平台村石膏矿资源和官田村耐火泥资源;有独具峡谷特色的错开峡旅游开发资源;有军营村响水洞水能开发资源;都可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美丽富饶的家乡,会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朴素情感。

5、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

除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大溪文化遗址外;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贞节牌坊墓碑群和明朝大将军康茂才碑刻;有通川、陕、鄂三省的古骡马驿道和古石拱桥;有昭君出塞路经黛溪河留下的动人传说;还有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蚌壳精”等传统剧目和丰富的峡江船工号子、民间小调等传说故事。

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既有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还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家乡大溪的富饶,从而唤起和培育他们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历史责任感。

(二)校本课程资源的劣势

1.课程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课程人力资源是课程活动的关键因素。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分析:第一,学校和教师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服务于“应试教育”,由于经费缺乏,教师缺少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和信息交流,对课程改革缺乏理解,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素养和技能。第二,社会参与程度低。第三,学校缺乏课程专家的引领。交通不方便,经费短缺,很少有课程专家深入学校实地指导。

2.课程财力资源严重缺乏

课程财力资源是课程活动的基本支持。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课程活动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缺少相关图书、音像资料。其二,由于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开展调查的收集资料相当困难。再次、学校课程的实践和推广也存在许多困难。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分析现状、确立主题

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发掘大溪文化底蕴打造地方教育特色》这一课题的确立和研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我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情况分析,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编写一套地方教材,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让学生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和了解本地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汲取传统文化中精髓,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德,是学校、教师、学生在研究中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做实践人、学习人、发展人、创新人。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根据县教委、教办的指示。以提高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特色加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开发大溪小学地方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3.课题研究坚持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基本要求是:必须全面、真实、系统地占有材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性原则。基本要求是: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必须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

发展性原则。基本要求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教育及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教育及社会现象;研究的结果要有前瞻性、预见性、要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第二阶段:定位目标、设计课程

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是编写教材分类研究规划,从学区来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大溪小学地方教材的编写提纲。

1.课程开发的目标

编写大溪小学地方教材,打造地方教育特色。

2.课程开发的内容

课程开发以大溪文化遗址、人文资源、美食为主,穿插大溪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等内容。

3.教材编写方式

分三个阶段:1-2年级为低段;3-4年级为中段;5-6年级为高段。低段重点培养学生养成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儿童故事。中段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校爱家、在生活中诚实守的优秀品德。高年级以理想教育、情感教育做人教育主义。每周1-2课时,一学期22课时,教材分上、下期。教材内容,以大溪文化为主体,贯穿由于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兴趣、新课标理念来编写教材,对大溪的名人墓碑、美食产业等课程资源的独特风格,以大溪文化为底蕴,打造美韵特色,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韵味低段,绘画美韵味中段,建筑美韵味高段。

(三)第三阶段:精心选材、编写教材

这一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和攻坚时期,是编写地方教材的过程,是课题组运用科学方法鉴别、分析资料、统一分歧、提出理论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并具体编写教材的过程。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努力做到了:

1.全面占有资料

对查阅过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准确分析。将繁杂的原始资料整理、汇总成容易理解、处理的资料汇编。

2.认真鉴别资料

对调查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审核,区分真假和精粗,消除资料的假、错、缺的现象,保证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3.按照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和弘扬本地特色文化的宗旨,努力编写富有趣味性、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传承优秀文化的地方教材。

(四)第四阶段:评价反思

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实验,确定实验教学的对象、内容、课时、人员来课堂教学实践。聘请专家指导教材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商讨、修改。因此,在总结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全面落实推行。

参考文献:

1、大溪乡文化站数据库

2、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