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 2024-04-27 20:55:57

​【教学目标】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收集解放战争有关历史事件,提供背景资料,辅助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收积累有关新闻(消息)的知识,在课文学习中探索阅读新闻的方法,并将方法积累下来。

3、通过本课两篇文章的阅读与学习,领会正义战争的威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4、阅读两则新闻,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收积累有关新闻(消息)的知识,在课文学习中探索阅读新闻的方法,并将方法积累下来。

2、阅读两则新闻,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1、阅读两则新闻,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

2、通过本课两篇文章的阅读与学习,领会正义战争的威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设想】

1、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

2、师生共同收集一些有关解放战争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尤其是收集一些解放战争中与南京有关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展示一些他们所收集的资料,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他们收集资料、处理资料与筛选信息的能力。

3、课后补充《大军三十万昨日过长江》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渡江战役有关材料,提供背景资料,辅助对消息的理解。

2、引导学生收积累有关新闻(消息)的知识,在课文学习中探索阅读新闻的方法,并将方法积累下来。

3、反复朗读本文,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领会字里行间中作者流露出来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进一步领会正义战争的威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收积累有关新闻(消息)的知识,在课文学习中探索阅读新闻的方法,并将方法积累下来。

2、反复朗读本文,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领会字里行间中作者流露出来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进一步领会正义战争的威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难点〗

1、运用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揣摩新闻作品的语言。

2、通过朗读文本,体会语言的气势,领会作品的情感,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主要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环节,可采取如下的某一种方法导入:

1、由渡江纪念碑导入:

展示渡江战役纪念碑的图片,提问学生,图上纪念碑形状像什么,是纪念那一场战役的,等等。

2、由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可提问:诗中哪些诗句交待了作品所描写的对象是渡江战役,等等。

3、可由影视作品导入:

如《渡江侦察记》等等。

此时可适当地介绍作者(注:作者简介忌全忌长,要求尽量与课文有关,或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关,提倡学生介绍。)

附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2.26~1976.9.9),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字润之。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早期致力于革命工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工作,领导了中国工农革命,抗日战争期间,发表了《论持久战》等有关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指导性意见,反驳了“速战论”与“亡国论”两种错误的观点,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结束后,率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与蒋介石政府的斗争,亲自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及渡江等决定政局的大战役,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年9月9日因病去世。毛泽东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均有相当深的造诣,他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长征》等古体诗词的创作成就很高,他的政论文,如《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也堪称政论文的典范。胡适曾这样评价道:“毛泽东是现代政论文写作第一人。”在指挥各种战役的同时,他常常为新华社写一些新闻报道和社论,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即在此种情况下所作,这些文章也被学者认为是实用文的典范之作。

二、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判断文章的体裁,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理由(不少于两条)

附:

理由之一:课文标题是《新闻两则》;

理由之二:文章电头。

理由之三:注释。

在学生对文章体裁判断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学习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明确: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的事件、成就。

2、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附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3、新闻的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其中重点明确第1、2条,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掌握其余两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气势;

2、读完课文后,请用一句概括文章内容。

答案即导语。

此时可强调导文在文章中的作用,亦可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分段。

四、研读课文主体部分

请带着下列思考题阅读文本:

1、此部分分几个方面来写的,划出相应的层次(指出相应的句序),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相应的内容。

2、这一部分各层次间是怎样衔接的?

3、详写了哪一个部分,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4、你能找出这一部分文字中最具有气势的词语吗?你能找出文章中表明作者情感的语句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说说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5、在回答第4个问题的基础上,你能尝试着归纳出消息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吗(可以本文为例)?

五、讨论交流,引导明确

第5题参考答案:

这篇新闻报道用语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语言富有气势。文章的语言与文章的内容相辅相成,将人民解放军的那种英雄气概表达的淋漓尽致,全文大气磅礴。其次是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再者是语言准确简洁。

此外,语言还充满着风趣、幽默的色彩。

消息的语言特点:简明扼要、准确、富有感情色彩。

六、再读课文,读出课文的气势

同时交流课文中的事件的六要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的部分内容。

七、小结本课时教学

1、本文的背景知识作一了解。

2、本文的文体知识,要求初步掌握,可复习文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3、理解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

4、揣摩文章的语言,领会文章的情感。

5、布置本课时课外阅读作业:

阅读《大军三十万昨日过长江》,然后完成文后思考题:

大军三十万昨日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⑴ 你能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请将它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则消息是发表在本文之前,还是之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⑶ 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⑷ 消息中的“摧枯拉朽”一词用得颇为巧妙,请你试加赏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中原战役有关材料,提供背景资料,辅助对消息的理解。

2、利用所学习的有关新闻(消息)的知识与阅读新闻的方法,阅读本文。

3、反复朗读本文,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领会字里行间中作者流露出来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进一步领会正义战争的威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重点〗

1、利用所学习的有关新闻(消息)的知识与阅读新闻的方法,阅读本文。

2、反复朗读本文,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领会字里行间中作者流露出来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进一步领会正义战争的威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难点〗

1、运用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揣摩新闻作品的语言。

2、通过朗读文本,体会语言的气势,领会作品的情感,培养自己品析语言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本课时以学生自读为主,自读的过程中,用好上节课所学的阅读消息的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可让学生采取与上节课相类似的方法介绍与本文有关的背景知识。

附背景资料:

1947年7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的前夜。

二、速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六要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中的部分内容

三、找出课文中的导语部分,并说说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思考与讨论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为什么不仅仅报道了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明确: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有力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五、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准确生动而富有气势的语言,从而领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自行发言,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适时点拨。

六、组织学生读者讨论“研讨与练习”四

学生发言合理即可,不必追求标准答案,关键是让学生说出理由,引导学生巩固一些分层的方法。

七、小结本课时的教学并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收集近期有影响的消息一则,然后找出其导语与主体部分,并说说其语言特点。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