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立足新课标 活用老教材-小学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 2024-04-26 12:01:44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立足新课标 活用老教材-小学语文论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立足新课标 活用老教材-小学语文论文

【内容提要】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观念从“讲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下面几方面来阐述数学教师该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立足新课标 活用老教材-小学语文论文

一、转变教学观念,大胆重组教材——体现教学的“价值性”。

二、精心设计内容,力求贴近实际——体现教学的“生活性” 。

三、改进呈现方式,力求丰富多彩——体现教学的“多样性”

四、改变教学方式,重视探究过程——体现教学的“探索性”

五、情感激励评价,激活学生思维——体现教学的“激励性”。

【关键词】创造性 新理念立足新课标 活用老教材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凸显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大量培养这样的人才。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的是机械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则是教师机械地使用教材,长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把学生喜欢动手、喜欢追根问底的天性给彻底封杀,千百名学生一个思维模式,没有自己的思维个性。虽然,/近年来教材在国家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教材所反映出来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下面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我们数学教师该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一、转变教学观念,大胆重组教材——体现教学的“价值性”。

现行省编义务教材所安排教学内容和所体现一般的教学思路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教师备课时不能一味的照搬照用,而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思考。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由教材的“执行者”变成教材的“创新者”,不完全依懒教材,细心揣摩,勇于改进教材、重组教材,还教材内容于具有一定的价值性。例如九册教材的应用题的安排顺序:先是三步计算复合应用题,而后才是方程应用题。一开始我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进行教学,可结果是强化算术解后,学习方程解时学生的思考方法无法转变过来。虽然列的是方程,而思维方式停留在算术方法上。如:王老师买了3只同样的热水瓶,付出100元,找回29.2元,每只热水瓶多少元?很多同学受算术解的影响列出的方程是:(100-29.2)÷x=3。我们知道算术和方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算术解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出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article/而方程解是要让学生找出题中最基本的量之的等量关系,而后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量为x后布列方程。如果先教算术解,中下生受负迁移的干扰很大,结果先入为主,学会算术解学不会方程解。根据学生的这个情况,近几年我在重组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了编排顺序,在教学方程的意义后,直接教学方程应用题,强化方程应用题如何来找出题中等量关系。学会方程解后,问学生还可以用以前学的方法解吗?学生自然想到了算术解。然后让学生比较同一道题,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所以思考方法也不一样,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解题方法。我在教学中就将这部分教材进行了重组后,学生学的很轻松,而且可以把这两个例题融在一起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计内容,力求贴近实际——体现教学的“生活性” 。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标》中也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情趣,生机勃勃;从而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教学过程富于生活的气息。

1、注重在生活情景的创设中引出新知。小学阶段的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找到了每节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时/sjbwz/,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有一间厨房长30分米,宽24分米要铺地砖,请你帮忙想一想,需选边长为几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才能铺得既整齐又省力?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边长为1分米、2分米、3分米、6分米的正方形都行。其实1、2、3、6这些数都是30与24的公约数,而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这样的引入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帮助老师去思考,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2、注重从现实生活的信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教师应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时,让学生课前调查所住楼层每户人家本月用电量,然后在课堂上选取一个调查所得信息制成统计表如下:

住户

张家

李家

王家

用电量(千瓦时)

37

40

38

应付电费(元)

通过调查得知本楼层本月共收电费57.5元,问学生:根据这些信息你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怎么解决呢?然后小组合作计算出每户应交电费多少元?

又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课时,可以带学生去银行参观,记录银行的利率表,数学活动课上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这时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利率是什么啊?”“怎样算利息呢?”这样学习的材料是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形成,很贴近生活,问题又是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思维更积极。

3、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师应突破教材习题的框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素养,并使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等等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外出旅游、买东西、做衣服,都离不开数学。如全班48人去海底世界玩,门口的购票须知上写着:门票每人60元,50人可以享受团体8折优惠。让学生设计较合理的购票方案,使得花钱最少。有的学生认为我们班没满50人,因而只好买60元的票48张,这样一共花去2880元。也有的学生认为我们班有48人可以买50张打8折的票,60×80%×50=2400元,这样比较省钱。还有的同学提出来把剩余的两张门票退给同时买票的游客,这样只需花60×80%×48=2304元。同学们经过比较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案最为合理。

又如:有同一种商品,原来每件卖25元。后来甲商店打8折出售,乙商店买二送一。如果你是消费者,你准备在什么商店里买这种商品,为什么?学生就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飞快地算起来,最后学生认为:若买一件这种商品在甲商店购买最合算,因为甲商店每件卖25×80%=20(元);若买两件这种商品到甲商店需25×80%×2=40元,到乙商店虽然需花25×2=50(元),但是可以得到3件这种商品,平均每件商品只花16.67元,因此到乙商店买还是比较划算的;若买6件这种商品,到甲商店要花20×6=120(元),而到乙商店只要买4件花25×4=100元,就可得到6件这种商品,当然选择在乙商店里买……在日常的生活中其实就蕴藏着数学策略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化。

三、改进呈现方式,力求丰富多彩——体现教学的“多样性”

《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其认识事物往往需借助直观、生动的媒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改变单一化、封闭性的呈现方式,将实物、文字、图形、表格、对话录像、/sjbwz/课件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结合起来,呈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开放性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所学内容多样化的需求。 1、对话呈现。语文学科有分角色朗读,而数学应用题的出示都是以文字出现,学生练习起来枯燥无味,缺乏生活性、人文性和情趣味。因此在教学应用题时,可尝试运用对话形式呈现原题,再配上图示,学生学得直观,学得生动。 2、实物呈现。运用实物,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问题容易化。例如在教学等式中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在实物展示台上出示2只苹果等于3只梨,然后在两边同时增加一个橘子,询问发学生:发现了什么?在把橘子换成香蕉等水果,再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经过几次的直观演示,然后让学生说说观察直观演示的体会,并从中概括出“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3、操作呈现。例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可先让学生带着他们喜欢的四驱赛车,同桌演示两辆汽车同时相向行使的运动情景,再口编例题。这样的例题是能过全体学生的亲手操作、直接感知后,自己编出来的,有助于学生对相遇问题的题目结构、运动要素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4、课件呈现。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例如我在教学求堤坝的横截面的面积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横截面”,我用多媒体演示:①出示一幅葛洲坝图;②动画演示,垂直截断,留下一段葛洲坝,使横截面正对学生;③把横截面涂上颜色,得到一个梯形,闪动各部分,使学生明确水渠的上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口宽是梯形的下底,水渠深是梯形的高,这样就很容易求出横截面的面积。

四、改变教学方式,重视探究过程——体现教学的“探索性” 。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在头脑里形成鲜明的表象,印象才会深刻。《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出示以“典型”材料,逼学生“上路”,经历肯定顺利,结论肯定“规范”“唯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地探究。教师应该把教材中的陈述性内容创造性地展开,整合成富有思维空间、启发性强、有利于学生“再创造”的探索性素材。正如《标准》上所说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圆的周长”一节中关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材的安排是先告诉学生什么叫圆的周长,接下来要求学生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要求学生计算出测量出来的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然后告诉学生所得的这个比值就是圆周率。显然,教材这样的安排是想让学生动手并“亲历”一番知识形成的过程。然而,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尽管在让学生动手量、动手做,仍然摆脱不了牵着学生走的干系。我们知道,圆周率的被发现是我们的先人在经历了大量事实的基础之上,经过细心甄别才提炼出来的,不可能简单地一蹴而就。为了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时并没有急于让学生直接去寻找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关系,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让他们亲历科学历程的教学情境,大体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

1.先让每名学生在课下做几张直径不等的圆纸片(全班统一要求为硬质,其它方面不做要求)。

2.上课的时候,我只是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出与学生自己手中圆有关的数据并要求学生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运算,然后让学生汇报结果。老师布置完后,全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动手进行测量、运算。最后汇报结果时,学生得出了许许多多的数据。共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或二分之一)。

②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周长是半径的6倍多。

③直径约是周长的0.318;半径约是周长的0.159。

④另外有些无意义的数据,诸如直径与半径、周长的和、积等等。

3.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得出圆周率的知识。并告诉学生你们所做的就是在数学界有着深远影响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成就感。

实践证明,只有把教材的知识展开后,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在这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五、情感激励评价 激活学生思维—体现教学的“激励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暗示,消极的态度自然产生消极的暗示。所以教师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错了,你失败了”。教师永远都是学生热情的支持者,引导者、朋友,要时时给孩子以鼓励。我们要特别注意营造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课堂上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真棒!”、“好极了!”“你进步得很快!”“你的想法真有创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请你帮帮老师!”……,极力满足儿童的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诱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例如:我在上十册教材《容积和容积单位》时,大胆地摒弃了教学参考上提供的一般教学流程:“感受容积----知道容积单位的进率-----有层次的题型操练”,在学生实际测量、计算,感受容积后,我把学习的重点转移在如何验证容积单位间的进率(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验证1毫升=1立方厘米时,首先上来的同学指着量杯里的水说:我把量杯里的水倒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如果正好是倒了1毫升,那么1毫升=1立方厘米。我拿起那封闭的正方体说:怎么倒进去呢?这时这同学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才好!那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啊?同学们开始纷纷讨论起来,只见一位同学举手说有好办法了:他走上讲台,拿起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放入了量杯,水面升高了1立方厘米。同学们为那同学的聪明和智慧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这时另一位同学也不甘落后,说:他不用任何器材就可以知道1毫升升=1立方厘米。奥!同学们全都露出了惊讶。我让他把好方法说来听听。只见他信心十足的说,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我们刚才已经验证过1升=1立方分米,又因为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听着学生那么多富有创新的的奇思妙想,我忍不住为他们喝彩叫好!只要我们在平时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的满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孩子们才会象个真正的“小科学家”,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综合上述可知,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讲课)一定要从“讲教材”转变为“用教材”。要以教材为依托,精心研究教材,敢于改变教材中脱离现实或比较滞后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视角、新突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我们的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论文,立足新课标 活用老教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