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更新时间: 2024-04-27 16:26:05

每学完一个单元的时候,就要多做一些同步练习。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掌乐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以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作家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历任地方官吏。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有《周元公集》。这篇说,是他在南康郡(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自言系出中山(现在河北省定州市)。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重要哲学著作《无论》三篇,提出大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还提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的命题。后期对佛教思想表现了妥协。有《刘梦得文集》。

相关常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文章主旨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中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志在贤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写作分析

《陋室铭》

1、 托物言志,抒发抱负。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生活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的情状,鲜明地表现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品德,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了君主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本文借陋室反向立意抒发作者的情怀,构思新奇别致。

2、语言优美,极富魅力。

全文81字,但内容却很丰富,有写景,有议论,有概述,有类比,有名人轶事,有圣人言论,这固然是由于铭的文体限制,但若无炼字之功,也是断难写出如此美文的。全文除末句,皆为骈句,整齐而协韵,如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句末作韵脚,极富音乐性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爱莲说》

1、托物言志,突出象征。

文中莲的形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正是从这个整体出发,得出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个结论;又据这个结论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所有这些象征的内容都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关键在于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仔细寻味;联想愈丰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变得愈鲜明。

2、运用对比、衬托、比喻等手法。

文章用了四个叠套式的衬托,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莲用陶渊明、世人衬托自己;用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主题得到层层深化。还有用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的比喻,勾勒出优劣不同高下有别的三种形象。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手法抒写自己的抱负、向往和追求。

☆文言词汇积累

1、通假字

可爱者甚蕃:蕃通繁,繁多,多。

2、古今异义

惟吾德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之类的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竹子)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形状)

宜乎众矣(古义:当,与乎连用,意为当然。今义:合适、适当)

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不蔓不枝(均是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4、一词多义

【名】

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则题名其上:名词,名字

【鲜】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嫩

【之】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远】

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指距离长

问题探究

1、怎样看待《陋室铭》的体裁?

[解答]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李善说: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此话有理。我们今天读《陋室铭》,也同样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陋室铭》中的文外曲致体现在何处?

[解答]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3、怎样理解《爱莲说》中莲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解答]文中莲的形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正是从这个整体出发,得出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个结论的;又据这个结论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所有这些象征的内容都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关键在于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仔细寻味;联想愈丰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变得愈鲜明。

2、《爱莲说》中是怎样采用衬托的写法的?

[解答]衬托的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可以区分为高衬、低衬或正衬、反衬;有时则无法区分。本文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反衬,这大概没有争论;但菊之爱究竟属于何种衬托,就很难说清。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前一重意义来看,本文作者与之相反,他不赞成避世,而主张入世;从后一重意义来看,则菊之爱与莲之爱亦似有相同之处。据此,我们不妨说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也许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至于这究竟是正衬还是反衬,大可不必去管它。

体验对话

师问: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极力赞颂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莲,结合古今诗文,你还能因莲联想到什么?

甲生:在文学作品中,莲一般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却歌颂了六月荷花的繁茂,让人感到一种气吞万里的气势,一种辽阔高远的美。

乙生:孙犁在小说《荷花淀》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在这里荷叶暗寓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而粉色荷花箭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丙生: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二者常常能表现出人们对事物或人生的不同认识。

[思维点拨]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可以拓宽我们的发散思维,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古今诗文中以莲为写作对象的文章很多,因而所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只要打开你记忆的宝库,插上你思想的翅膀,解答此题应该不难。以上三位同学的文化积累都较充实,思想较为深刻。

习题指津

探讨与练习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2、《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思维展示】所谓寓意,主要是指作者的志向和抱负,这是托物言志文章的核心,必须抓住这个核心,才能达到整体感知;此外,也包括对文中某些重要语句的理解。本题中前两小题是依据整体感知的需要设计的,应作为讨论的重点。后一题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注意揣摩语言。

【参考答案】1、《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2、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因此,在讨论前应当指出,这是一种艺术概括方式,要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要搞机械的对号入座。本题切忌搞统一答案,重在培养大家的联想力。3、①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

探讨与练习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属于哪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思维展示】设题目的是使同学们初步熟悉之的三种最常见的用法。文言虚词的用法实质上是个习惯问题,读得多了,养成了习惯,就不会觉得它难解。所述三种用法中的最后一种跟诵读的关系尤为密切,例如无丝竹之乱耳,去掉之字后,句意并未变化,但读起来就不如原句顺口且有韵味;有何陋读起来语气就不如何陋之有那样强烈。在诵读中反复品味,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①的。②表示舒缓语气。③表示舒缓语气。④表示强烈反问。⑤它(指桃花林的奇景)。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多做练习题,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大家一定要牢记。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可以帮助到您!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