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9(苏教版必修2)
更新时间: 2024-04-18 12:29:45

【课文解读】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9(苏教版必修2)

这是一篇演讲辞。

1863年,在美国南北战争的紧要关头,当任总统林肯颁布了一项旨在解放黑人的法令——《解放宣言》。然而100年后,美国黑人依然没有过上真正自由平等的日子。1963年春天,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一场为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游行集会运动。当年的8月28日,25万人聚集在林肯纪念碑前,在八月的烈日下倾听了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旷世演讲。

演讲一开始,马丁路德金首先以优美深情的语言盛赞解放黑奴宣言给黑人带来的光明和希望。这希望“犹如灯塔”“犹如欢乐的黎明”,给千百万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然后口气一转,他严肃地指出,在解放黑奴宣言发表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依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依然在受苦受难。为了生动地说明这一点,作者列举了一桩桩事实:黑人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备受压榨;生活在穷困的孤岛上;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浪者。正因为如此,黑人民权组织组织了这次盛大的游行集会,要求政府“兑现诺言”,要求获得宪法赋予黑人的一切正当的权利。

接着,路德金陈述了本次集会的目的,这是演讲的核心部分。在他看来,这次集会有以下两个目的:第一,为了要求兑现诺言。美国政府当初的《解放宣言》只是给黑人开了张空头支票,现在到了要求支票兑现的时候;第二,为了提醒美国,现实已经非常严峻,“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将是美国的致命伤。”因为现在是实践民主的诺言的时刻,是消除种族隔离的时刻,是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的时刻。

但另一方面,作者也反过来提醒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利,反对“以暴抑暴”。主张“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而应当用包容、忍耐和博爱的精神来对抗仇恨。“我们将以法律和秩序为最高准则指导我们的行动”,“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应成为行动的指南”,“尽管我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我们的白人兄弟决不可怀恨在心,而应停止憎恨。”事实证明,正是马丁路德金的这种和平抗争的思想,为后来黑人民权运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是面对黑人同胞演讲,马丁路德金在这一场合必须鼓舞同胞士气,帮助他们树立信念和理想,团结他们共同前进。接下来的几段,马丁路德金用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排比段表达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以及对黑人同胞的深切希望。那就是斗争一定要彻底,每个人都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韧劲,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和痛苦的遭遇中都要坚持下去。他充满激情地呼吁大家回到那些最冥顽不化的地方,坚持战斗,不要绝望,胜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式,正面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纵观整个演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这张支票将给我们以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指出此次游行集会示威的诉求及诉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我们来到这块圣地还为了提醒美国-我们不会满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阐述为实现其诉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

第三部分(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结束):表达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这篇演讲词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饱含激情。作者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辞严,再到“我有一个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而且在演讲中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演讲者直面社会黑暗,勇于献身真理的伟大精神;

(二)学习演讲的基本方法;

(三)培养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理性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提示

演讲的特点和方法

鲜明的针对性

本文是作者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钱,面对广大黑人民众和支持民权运动的白人所做的演说,作者的演说始终围绕着“自由平等”的目标,揭露黑人在现实中所遭遇的不平等现实,号召黑人为争取真正的自由平等而努力奋斗,共同促进美国社会向着民主、平等、公正的方向发展。演讲有的放矢,意图明确。

强大的说服力

作者号召大家为“争取自由”而斗争,论据充分。作者以《解放宣言》为法律依据,揭露黑人在现实中种种不公现象,表明斗争的必要性。作者主张以合法的手段争取合法的权利,以国民团结代替种族对立,共同推进美国的民主自由发展。理由充分,令人信服。

真挚的情感

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所倾注的感情,真挚而强烈。在论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悲惨境地之中的时候,他的语言充满了对种族隔离、歧视政策的愤怒。在说到黑人民权运动中的消极主张时,他大声疾呼:不要坐等,要赶紧行动起来,时不我待!在警告美国不要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时,他义正辞严;在劝告“心急如焚”的黑人时,他真诚理智。面对“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的质问,他的回答斩钉截铁,体现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概;面对身心备受摧残、对前途快要绝望的黑人兄弟,他热情奔放、充满深情地为他们描述关于未来的美好梦想,表达了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表现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文中还大量运用了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本文是一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演讲词。在教学过程中,朗诵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方式,比如:示范诵读、单独诵读,集体诵读的形式,是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本文飞扬的激情。此外,教师还应给予恰当的诵读指导,如文中出现的大量的排比句,在诵读的过程中,应有语气强弱的变化,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感悟讨论,达到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感知作者思想的目的。

对于本文作为一篇演说词的其他特点,可以从演说词的一般特点说起,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应该能够抓住本文的演说特点。

(二)教学难点提示

1.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精神和理性方法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坐到了“白人专坐”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结果被警察带走。作为一个导火线,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一个抵制公共汽车公司在公共汽车上设立“白人专坐”这种种族歧视做法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期间,马丁路德金的房子被人毁坏,有段时间甚至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迫使该州政府律师公开声明: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为争取黑人合法权利的斗争。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为此被关进了监狱。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黑人。黑人的这场斗争最终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政府向黑人开放了所有的公共场所,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全部都被释放。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向华盛顿进军”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由于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全无感受,所以就难以理解作者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而理解这点,才能理解他讲话的深远意义。所以把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事前将资料下发给学生,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介绍。

2.演讲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作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出了勇于忍受痛苦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主张毫不动摇的精神、非暴力反抗的精神。正是具有这样一些伟大的精神,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今天,他的这些精神依然给人们以启发。

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的主张对于美国黑人的法律地位还是生活改善都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黑人的身影正越来越多的活跃于各个领域中。他所倡导的民权运动在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了广泛的影响。(具体参见“参考资料”)

对于演讲的深远意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二是马丁路德金对于民权运动的推动和影响。

对于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他的勇于忍受痛苦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主张毫不动摇的精神都比较容易接受,对于他的非暴力反抗主张,学生不理解也不容易接受,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要认真地读懂原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饮渴。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究其原因,可以让学生讨论,学生也可以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仇恨种下的只能是仇恨的种子,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其次我们还要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这种精神的可贵之处。马丁路德金对于民权运动的推动和影响,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它同时也表现为对“非暴力反抗”的肯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从网上下载马丁路德金演讲实况视频播放,给学生以强烈的现场感受。由于历史视频没有中文字幕,所以可以让学生对照课文,直观感悟演讲者的心境和现场的情绪。(时长约12分钟)或从网上下载由罗京朗读的《我有一个梦想》视频(央视:子午书简)

2.由一组精心准备的图片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组图片,一组为历史上的黑人奴隶,一组是当今美国知名的黑人图片,引发学生讨论兴趣。

从熟悉的话题引入到陌生的领域,从宽泛内容到针对性的深入思考,在学生陷入冷静的思考时,自然引出课文。

3.由作者及背景导入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出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就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获得通过。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1968年4月18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年仅39岁。

(二)研读探究

研读探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初步诵读,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段落的阅读和讨论,学习演讲者直面社会黑暗,勇于现身的伟大精神,结合历史资料,理解演讲的意义和影响,理解并学习作者理性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精神,感悟对情节、细节及主要表现方式的分析,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面貌,进而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同时领会演讲的特点和方法。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来看,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将会造成对理解本课的思想以及演讲者深沉情感方面的困难,因而在课前需要就这方面做必要的背景介绍。另一方面,本文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力,奔放的情感、强大的号召力,华丽优美的语言是吸引学生的最强有力因素。因此,本环节中将采用教师讲解、问题讨论和反复诵读有机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可以设计思考题如下:

(1)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2) 怎样实现“梦想”?

(3) “梦想”都包括哪些内容?

(4)演讲为什么一开始就篇阐明“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解放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5)结合课文谈谈作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6) 马丁路德金获得了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1986年,美国政府决定将每年1月第三个星期一定为全国纪念日。仅从这篇演讲看,他值得人民纪念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我有一个梦想”作为一篇演讲稿具有哪些特点?

当然,在这些提问之间需要有若干随机的小的提问,也可以将一个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

(三)心得笔记

一位诗人有这样一句诗: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请以此为开头,联系课文续写三个以上的句子。

要求:主旨明确,运用排比、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本课的心得笔记也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写作训练。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于:第一,明确题目要求的形式是仿句,首先把握原句的要义所在——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在逆境中不屈服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前后两句语义对立,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反叛和否定。此为答题的要点。第二,仿句的内容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上,即马丁路德金所处的时代环境与他的主张形成对比;他的命运与他所取得的成果形成对比,要选定某个点,形成仿句。

(四) 创意讲谈

以“我今天怀有一个梦”为话题,讲一段话。

本环节的用意在于学习演讲的基本方法。

在本环节的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几点:演讲的基本特点包括针对性、逻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1.解题过程中,“今天”二字规定了演讲的现实针对性,即演讲的立意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2.正确的观点,充分的论证是使演讲具有说服力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应使用必要而充分的论证。

3.强烈的感染力是演讲是否成功的标准,做到这一点,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在演讲稿的准备阶段,注意语言的运用和锤炼,或优美华丽,或生动自然,或生动活泼,可以借鉴课文,恰当运用排比、反复、呼告等修辞,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演讲的阶段,充分运用停顿、重音、语调的升降等技巧,用声音的变化展现演讲的魅力,还可以辅之以表情手势。

(五 )课堂小结

1.教师语言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具有极强感召力 它以磅礴的笔势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的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的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学习本文,我们既感动于作者不屈的战斗精神,以大爱化解仇恨的情怀,同时也敬佩他以合法的方式争取自由权利的理性行为。他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2.以板书小结

【关于习题】

一、生活连线

你赞成下面材料中李家声老师的观点吗?请将你的观点和同学交流,看看是否和大家的观点一致,如果不一致,请补充能够支持你观点的材料,争取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同。

李家声是北京四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有一回,学校组织外出旅游,在一处风景点,耸立着一棵千年古树。面对这株遒劲的老树,别人忙着拍照留影,而李家声与老树默默相对,良久,他突然冒出一句让人意外的话:“树呵,我真想对你哭!”

班上有个学生,有一天坐地铁时,上来一个小乞丐,跟他要钱。学生一摸口袋,里边只有一张大票,他犹豫着:给还是不给呢?想了一阵儿,还是决定给。他把大票递给孩子,一看这么多钱,小乞丐很惊讶,接着跪下,又叩头,又喊谢。见状,学生赶紧扶起小孩,一个要谢,一个不用谢,两人推拉着。下车,出了地铁站,学生一掏兜,手机没了。原来,在刚才的拉扯中,小乞丐把他的手机偷走了。

学生相当沮丧,精神几乎崩溃。回到家,他把这事跟妈讲了。没想到妈妈却说:孩子,你做得对!人就是做好事,有时也会遇到挫折。下次,咱还给,手机丢了,妈再给你买。

学生把这事写到了作文里,李家声给的批语是:大善!

有一回,他带着四中高一人文实验班去杭州,参观岳飞庙,看到跪在地上的秦桧像,有的学生跑上前,依照其他游人的样子拿鞭子抽打秦桧。晚上回到驻地,开会时,李家声问学生:难道我们非要鞭打他吗?我们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

(摘自2008年7月16日《中国青年报》董月玲《师说》)

设置本训练题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培养学生理性对待社会现象的意识和能力。第二,训练学生立足论点,充分论证的写作能力。

选文由三个故事组成,结构比较简单,每一个故事都反映出李家声老师的一个观点。提炼观点,应该注意文中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后两个故事,关键语句语义鲜明,学生容易总结出故事的要义和观点。第一个故事,题眼在于“树啊,我真想为你哭。”故事中的“千年古树”和李老师的态度“哭”需要认真解读,从中提炼出更加鲜明的观点。三个故事是平行的,意义上不存在交织。所以应在李老师三个观点中选取其一,表态,立论。李老师的三个观点和课文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论证过程中,可以建议学生联系课文进行论证。

本环节适宜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对观点的正误进行辨析是本环节的必备要素。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立论,对于那些观点新颖,论证具有说服力的同学要充分肯定。

二、研读探究

1.请理出这篇演讲稿的基本思路,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简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命题立意:理解文本,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这张支票将给我们以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指出此次游行集会示威的诉求及诉求的合理性。第二部分(我们来到这块圣地还为了提醒美国-我们不会满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阐述为实现其诉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第三部分(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结束),表达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集会示威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是演讲的高潮,作者以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来感染听众,激发民众对自由平等的无限憧憬和不懈的斗志。

2.演讲为什么一开始就篇阐明“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解放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命题立意:理解重点语句,进行合理推论

参考答案:《解放宣言》在美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是保障黑人权利的一部法典。作者说这部《宣言》“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这样,作者为黑人争取民权运动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基础,说明美国自颁布宣言以来,黑奴就应该而且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将美国政府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从内容上看,在阐明宣言的意义后,作者笔锋陡转,向人们揭露了一百年后美国让人失望的现实,“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黑人的这种悲惨的处境与首段中宣言的光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演讲自然会产生非常强烈感染力。

3.演讲中使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语势。这篇演讲是如何使用排比的,请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命题立意:借鉴修辞手法,领悟修辞效果

参考答案:全篇有6处使用了排比。

(1)“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现在是……现在是……现在是……”,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磐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

(3)“我们决不会满意……我们决不会满意……我们决不会满意……”此处连用5个“我们决不会满意……”表达了斗争的目标和意志的坚定,将黑人民主平等的诉求具体化,使听众更容易理解权利的内涵和目标。同时排比的内容也是黑人目前的悲惨遭遇,更能激发听众的心理共鸣。

(4)连用“我梦想有一天”排比段,从具体的事实和向往的美好情感上,感染听众,阐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5)连用五个“一同”,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更加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6)连用“让自由之声响彻……”使作者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4. 马丁路德金获得了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1986年,美国政府决定将每年1月第三个星期一定为全国纪念日。仅从这篇演讲看,他值得人民纪念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命题立意:根据文本进行合理推论、评价

参考答案:从演讲中可以看出这样几点:第一,他首先捍卫的是美国《独立宣言》所昭示的人类道德法则:人人生而平等。第二,他领导美国人民用和平的方式为争取平等权利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第三,演讲中表现出来为真理、为民生权利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