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说话、写字与审美——伴随新课改感悟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 2024-04-23 15:36:45

内容提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语文课的上法更是花样层出。在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了,权利下放了,课堂气风活跃了,然而许多老师对《课程目标》提出的基本常规却有点淡忘了。本文从说话、写字和审美教育三方面进行探究和总结,旨在摸索一条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即:语文老师还是应该把教学生说好话、书写规范汉字、感知和欣赏美,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来抓。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说话、写字与审美——伴随新课改感悟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说话;写字;审美

近年来,我们听过许多语文课,自己也上了多年的语文课。每学期学校搞的各种公开课真可谓让人有点眼花缭乱。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孩子们愉快是愉快了,热闹是热闹了,但是愉快、热闹之后,很少有人去问:“在这堂语文课中老师教了什么?”至于“学生们学到了什么?”更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语文课到底应教什么?”就更没多少人去想了。反思所讲或所听的语文课,觉得我们搞语文教学者,在课改的大浪中不要仅仅忙于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硬套一些名人的只言片语。还应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把语文的教学目标起点定位在语言学习和文字书写上,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教学生会说话,说好话

语文课承担着学习、传承母语和有效阅读、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因此教语文首先是教说普通话。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以前对于讲读课,我们热衷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将理解课文内容当作语文的主要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围绕着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的,这样,语文课只是完成了阅读的任务,而严重忽略了语言学习的任务。一节课下来,在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课文内容的痕迹,而没有留下或很少留下语言的痕迹。在语文课中如果学生仅仅获得课文的内容,而没有获得课文的语言。就会使我们的许多很聪明的学生在作文时很难写出通顺优美的语句,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能很快完成列式、计算、作答,却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甚至说不清“为什么这样做”。这不能说与我们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没有一点关系。而现在我们有时给了学生很多的发言机会,有演说,有交流,有质疑

,有争论,学生们似乎真正有了“主动权”,而就在这时,执教者却成了“旁观者”。有人执教人教版第一册《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画画,一上课学生们就开始上黑板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说他画了什么,同学们说谁画的好,老师就发给他小红花。许多拿到了奖品孩子,在私下欣赏讨论,也有一部分孩子在继续介绍自己的作品,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礼物”,接着也开始欣赏,开始讨论。整节课老师似乎仅仅是“颁奖者”,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奖励。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孩子们愉快是愉快,热闹是热闹,愉快热闹之后回想一下:“在这堂语文课中老师教了什么?”“学生们学到了什么?”很少有人敢说实话。至于“学生们表达的是否恰当?”更没有人敢说“是”。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会说通顺的话,好听的话?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自身的语言美。范读课文时通过汉语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乐美,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使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既传达了情感意义,又增强了审美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然后应留出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练习,只有多练,才能使学生把从课文中读来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多练不是单纯地增加练习的数量,而是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要讲究质量,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练习也不应只限书面练习,要有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课堂中要有讲有练,既给予学生知识又培养他们的能力,使语文课既有“读”的实践,也有“动口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动笔写自己想法”的实践。我们设计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设计出一定量的教学时间和指导方法,让每个学生有目的地参与语言实践。如: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在第一课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说,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规范的语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有表达上的失误或障碍,教师要及时帮助纠正后再说一遍,以便达到训练的巩固。第二课时,我们可加深一些练习。例如,我们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出示“榕树长得很茂密,叶子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翠绿的叶子看上去很鲜亮”与“榕树长的很旺盛”,这样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让学生比较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就完事了。如果我们把这个练习改变一下,先让学生读原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然后再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树木,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枝叶交织,生机勃勃等。再用多媒体出示树木葱郁的画面后让学生互相说说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景象,说后再写出来,写出来再互相修改后,最后读给全班评议。这样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了动口、动笔的实践机会。这种练习不仅是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更重要的是在提倡和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搜寻自己语言仓库中积累的材料,加以运用。有了这样一种意识,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积累,去运用语言,他的语言能力也就会进步。话会越说越连贯,语句越说越优美。同时他们在组织表达语言的过程中,大脑积极地思考、想象美丽的景色,受到了美的熏陶,使语言学习与审美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写规范字,欣赏汉字美

写字本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但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许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一些学生必备的基础,如:写字。有人认为:信息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无纸化办公,电脑输入可以代替手工写字,写好字在未来社会就不是很重要了。就此现象笔者调查了本县两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其中只有4%的同学能写规范漂亮的汉字,97%的同学写字姿势不端正。90%的老师在埋怨学生的字体不好看,只有40%的老师在引导并强调学生要书写规范的汉字。而笔者认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也应该越来越受重视。为此,不管课程怎么改,语文课写字训练不能丢。那么,怎样才能教学生书写规范漂亮的汉字?

(一)明确书写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汉字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文化瑰宝,流传几千年而不衰,是目前为止人类抽象艺术殿堂里最璀璨、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汉字书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而电脑的出现也就是几十年。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那种笔画、笔顺的连接,都在传递着中国文化那无与伦比的丰厚的底蕴;那种在笔端流露出的无穷魅力,是机器无法达到的。研究表明,汉字书写对人的心理、思维、个人修养都起着促进发展的作用。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汉文化的理解。习字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书写的汉字给人以亲切之感,它传达着一种情感。书写还能体现个性,从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气质乃至个人修养,这是电脑所不能达到的。并且,尽管电脑普及了,但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离不开写字。真正进入无纸化办公的只是有限的行业中的有限的部门。何况学生从一入学,一直到高中、大学,主要的学习和交流还是靠笔来书写。

(二)要有正确的书写意识

据说,在联合国官员会议材料中,不用找哪一本是中国的,只要你看到当中最薄的一本就是,可见我们文字是多么精炼,多么值得我们骄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习字的意识和习惯,教师除运用多媒体演示外还要重视自已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审美情趣,并逐渐形成能力,为日后写好汉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写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中学会学习。”这就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都要提醒学生写字要有正确的姿势:

1、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度左右的角度。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2、写字时要保持手、纸、本的干净、整洁,同时在写字时还要强调学生应有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切不要急于求成。

3、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汉字结构及其各部分比例大小的规律,使其能用正确、规范的笔顺和合适的间架结构书写汉字,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减少写错别字,又能使汉字书写越规范。

如果学生能做到以上三点,再加上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学期下来,书写的汉字正确、美观的程度会大大提高,并且也有一定的速度。

三、教学生感知美、欣赏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当前,许多小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韦志成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汉字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一)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美

“言为心声”。语言是传递心灵信息的工具,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媒介。教师的讲解、启发、提问等都需使用艺术化的语言做到准确严密、字字珠玑、生动有趣,幽怀深情。对儿童来说教师的语言尤其重要。语汇、语速、语调、语态都要以“美”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教师要善于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势和方式传递给学生,必将春风化雨,恰似秋叶融情。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语言还要不乏幽默与诙谐,他往往给人的情感以滋养,给人的心灵以抚慰。

(二)诱导学生认识汉字的形态美

汉字来源于象形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从具体的形象中抽象出来,演化出变化多端而又简约精致的造型。其笔画形态来自于图画又美如图画。古人说,汉字之“横”如“列阵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驰之美;“竖”则如“万岁枯藤”,有苍劲之美。写字是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情感和描写意境的。由此可见,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学生练习写字,虽然还不能深入理解写字的审美心理奥秘,但学生的感觉是十分敏锐的,一旦从写字中享受到美感,写字的审美能力就会逐步提升,审美心理也会更加丰富。

(三)指导学生体会课文描绘的景象美、形象美

通过课文中景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西湖的绿》、《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可爱的草塘》、《桂林山水》等课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课文描述,捕捉美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在讲《颐和园》时,教师要通过讲述,引导学生追蹑作者的踪迹,神游“长廊”,领略那“昆明湖的旖旎动人”,“欣赏金璧高耸的万寿山”,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产生审美的情趣。在讲《颐和园》时,教师要通过讲述,引导学生追蹑作者的踪迹,神游“长廊”,领略那“昆明湖的旖旎动人”,“欣赏金璧高耸的万寿山”,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产生审美的情趣。再如,小说《穷人》中的渔夫和妻子桑娜,虽然生活很贫穷,但非常具有同情心。在教学中,应通过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使学生充分领会作者的美学观点:渔夫夫妇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高尚淳朴。又如《曼谷小象》中的阿玲更是一个美丽形象的化身。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审美能力,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美以及作品再现的自然美、情感美的认识和理解,受到强烈的美的感染,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热爱美好的大自然,树立远大理想的热情。在这里,美育和智育是互相促进的。

如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总上所述,通过多年的探究,本人肤浅地认为语文教学,不管形式怎么变化,课堂教学如果以文字、语言、美感为根本,就会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真、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也能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教育部颁布.《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美]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5.[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韦志成.《中学语文美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