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爱莲说》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 2024-03-29 02:49:15

【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掌乐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爱莲说》课堂实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爱莲说》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

(出示莲花图),提问:画面上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区徽就是以莲花为主要图案的,同学们知道,花的种类有很多很多,澳门人民却惟独钟情于莲花,用它作为区徽的图案,看来,荷花在澳门人民心目中有不平凡的地位。澳门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门人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洁。其实不仅是这些,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爱莲说》(出示大屏幕)

师:题目是”爱莲说”,什么是“说”呢?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看来说是一种广泛的体裁,可以说明、记叙,可以议论,但它主要还是以议论为主的。

提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或者说通过莲花来讲一讲道理。

介绍作者三、了解作者周敦颐(放幻灯片)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人,现在湖南省道县,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师:了解了文学常识,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课文朗诵一遍。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大屏幕上展示画面。

课文中的生字你注意到了吗?我来检验一下,看同学们是否注意了。(展示应注意的字词:蕃 淤 濯 亵 鲜)

五、(读课文)掌握了字词,请同学们齐读课文一遍。

——师略作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但我认为大家还是没有读出古人读书的味道来,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另外,古人读书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很有乐感、节奏感。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再次范读。

下面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

师:这下读的好多了,能读出点古人的味道来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业读。下面我们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同座位同学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和读中提示。弄不明白的,在边上标注一下。(时间为五分钟。) (学生读注释,小声讨论。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大家很认真地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了读中提示。有不懂的地方吗?还有疑难吗?请举手。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方式有:学生互相回答,老师解答。1、哪位同学能帮他解答一下,这个问题由老师来说一下。)

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课文翻译一下?

同学们都理解的不错,那么我们考虑一下,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把莲的这些特点展示在了大屏幕上,大家齐读一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

“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味,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

——(不是,是借花喻人)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老师也把君子的品质、情操、风度总结了一下,同学们能不能把莲花的特征同君子的品质用连线的方式联系一下:

莲 君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美名远扬

香远益清,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亭亭净植, 内心通达行为真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并非仅仅为写莲花而描写莲花,而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这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所托的物是“莲”,所言的志就是“像莲那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权贵,自重自尊的精神。”

(——托的是莲花这一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

1、师: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

菊花有什么特点?它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 深秋时节。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它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么?(隐逸者)

——莲与菊有什么共同点?——都不满现实,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但又有什么不同?——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 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谁更可贵?——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衬托。从正面衬托.)

2、除了写菊花外,还写了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爱牡丹的还是少数人吗?

——不,是“宜乎众矣”,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牡丹?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意味着——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这恰恰与莲不慕名利,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品质形成了鲜明对比。

师总结:所以作者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因此老师用这样一幅画来表达菊和牡丹对“莲”的衬托作用。

——展示幻灯片——菊,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何污而隐居。它的思想有正义的一面但很消极,老师就有淡灰色的矩形来表示,而莲呢,品质高洁,老师就用白色的圆形来表示它,菊对莲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而牡丹,贪图富贵名利,趋炎附势。这与莲的品质是恰恰相反的,老师就用黑色来表示牡丹,仍用纯洁的白色表示莲,这样两者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叫做“反衬”,无论是菊还是牡丹,他们都衬托出了莲“虽在尘世,但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鄙视趋炎附势”。

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作者对此很惋惜啊!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爱菊的人都很少啊!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这些人作者是 “鄙视”的。

4、——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保持正直的节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这样一篇优美的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不背过肯定很可惜了,请同学们背诵。

.学生总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总结:

同学们,对古人的东西我们应该如孔子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无论何时,我们都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布置作业:

同学们,正如周敦颐说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是是最早报春的迎春花,是傲立雪中的寒梅,还是平凡而坚强的松柏冬青?我想你会有你的别具一格的观点,请你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个小片段小作文,表达对它的喜爱,寄托以你的情感。

以上是掌乐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爱莲说》课堂实录全部内容。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