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明
更新时间: 2024-03-29 00:32:54

单元提示说:“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宇宙至今大约有一百多亿年的历史,生命开始于几十亿年前,人类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只是宇宙历史的“一瞬间”,但自从有了人类,世界就被人类智慧之光照亮,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地球文明成为宇宙的独特景观,人类开创了无限发展的文明道路。单元提示的这句话是从根本上概括了这个单元的主题和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它能在每篇课文中得到恰当的解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明

单元提示说:“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文学的触角伸展至宇宙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自古以来文学更爱关注大自然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关注生命的发源、过程和消亡,关注生命的现象和本质,赞叹生命的奇迹,歌颂生命的力量,哀怜生命遭遇的不幸……生命作为文学的最重要的主题,在本单元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冰心、王鼎钧、张抗抗和勃兰兑斯等都以散文的形式描写生命、讴歌生命,尽管他们选材不同,角度各异,描写的感觉、表达的思考丰富深刻而又各具特色。

散文是抒情写意的文体。散文创作有写实与写虚之说,写实就是写景状物叙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可视可听可感可触;写虚就是表达思想感情、理念意向,这些都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一样可曲折感觉而不可直接抒写,通常是与写景状物叙事结合在一起的。这四篇课文,一方面形象性特点非常鲜明,另一方面思想性、哲理性、情感性、感悟性的特点又非常明显。每篇课文尽管也写景状物,但写景状物不是目的,抒情写意才是目的。散文的价值,表现在对景物的生动形象的描写上,也表现在对情怀意趣志向思考的抒写上,更表现在情与思相结合上,四篇课文都有这些优点。

冰心的《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的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生命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它讲述的是两种景象或景物的生命现象,其实是在探讨人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表达对自然界生命尤其是对人类生命的直视和透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学习这篇课文,有几点提请注意:

1.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这篇课文只有一段,其实全文的思路层次很清楚,可以引导学生分段分层。由此可以理清全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题。当然,课文的段落层次究竟如何划分,可以由学生自由讨论,只要大致合理就行,不必强求一律。

2.注重朗读。本文的情感性特点明显,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其实是很带感情的,朗读时要读出其中的深沉感情。有激动之情,如对江流奔腾景象的描写;有亲切之情,如对小树苗的描写;有大彻大悟之后的感觉、感怀,如对江流到海、树木坠落大地的描写。随着各种景象的渐次展开,各种感觉、感情的变化不一样,朗读时要注意区别领会。

3.感受、品味、赏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课文描写了两种景象或景物,形象感很强,审美感很强,可以训练、培养学生感觉、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会、领悟课文中的思想、哲理。写景状物不是散文的写作目的,作者显然是借两种景象或景物的描写来抒情表意,所以最终还要落到对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把握上来。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深刻性、蕴藉性、多重性的特点;作者描写的两种生命现象,目的在于从个别扩大到一般,升华之后的思想感情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所以解读这篇课文要有一种“提升”的能力。

5.尝试迁移、延伸、扩展。这个单元是以生命为主题选取课文、确定教学方向的,本文很好地体现了单元主题。但课文的思想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教学应该把思路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获得更多更为丰富的感觉和认识,可以领悟到生命的普遍形式、普遍规律,可以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情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可以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的各种独特的感悟。

王鼎钧的《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它描写的是一棵树,其实是写人类的生活,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一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的思考,同样具有很深刻的思想。学习这篇课文,有几点提请注意:

1.感受大树的形象。大树的外表,大树对人类的贡献,大树的历史,大树的最终命运,大树留给人类的思考……学生应该透过语言文字“看见”大树的具体、真实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解读能力。本文比冰心《谈生命》更含蓄,作者好像不动声色地叙述故事,不轻易发表感想和见解,因此本文的形象性更强,可以对大树形象品味得更具体细致一些。

2.领悟深刻的主题。从表面看,作者是表达对大树的痛悼哀怜,往深处想,是表达对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的一种反思之后的忧虑。本文只字未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的利弊等的问题,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这些问题是思考过的,并有强烈的反思情绪要抒发。因此,要引导学生透过形象化的描写深入领会到文章底层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是作者想说而没有说出的,也是作者留给读者去思考和说出的。

3.理清文章的层次。本文的叙述过程就是大树的命运进程,其间可以划分几个层次,在每一层次中大树的状态和命运各不相同,作者的感觉、感情也各不相同。学生可以借此见识记叙文写作的条理、层次的表现方式,以备他们自己写作文时参考、借鉴。

4.扩大文本意义。光悟到作者表达对大树的痛悼哀怜还不够,还应该进行更深更广的迁移拓展,把文本深处的思想,也就是文本已经有了而作者尚未表达的思想挖掘出来;但至此仍未臻佳境,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文本的意义,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与个人的独特感觉和思考联系起来,这种“进一步扩大”了的意义是本文以外的意义,是作者未曾说到想到的,但又是读者可以而且应该悟到并说出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要求从课堂往课外迁移运用,作为一代新人的当代中学生也会感受并思考有关环保的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有关本文的迁移运用是可行而当行之事。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作者描写的是一片森林,其实是暗写人类的生命力的旺盛蓬勃,很有哲理性。学习这篇课文,有几点提请注意:

1.感受地下森林的形象。透过语言文字“看见”地下森林概貌甚至细节,以及它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此训练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和联想、想像能力。其中精彩的描写应该反复朗读。

2.领悟文本的深刻意义。本文的意义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浅近的理解,是赞美地下森林的生命力;深刻一些的理解,是赞美人类的生命力;还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作者感受到“文革”结束后我们国家和人民普遍表现的获得新生、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景象,以地下森林为依托表达出来。这后一层意义学生未必能领会得到,视情引导,不必强求。

3.迁移延伸,汲取精神价值。上面说的表现“文革”后情状和感受,是通过迁移延伸获得的;此外,学生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获得更多的有益启示,如生活不是永远平静的、和平的、顺利的,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痛苦,人在困难和痛苦时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而不能自暴自弃,庸庸碌碌度过一生。这就是利用语文课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4.赏析思路章法。本文在思路章法上较为讲究,文章前中后各处的材料的安排,详略的布置,描写、议论的交互出现等,都显得较为精心,让学生看出课文的精心之处,可以提示以后写作文时借鉴运用。

勃兰兑斯《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前三篇课文不同的是,它不写实景而写虚景,这些虚景并不重要,作者的理念、思考才是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有几点提请注意:

1.区别四种场景的性质。每一种场景各代表一种生活,每一种场景中的人各代表一类人。作者描写四种场景只是举例性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作者对人类生活的高度概括;三种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一些人类精英的本质上的描述。这四种场景和三种人要区别开来,并对他们准确地下定义,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正好可以成为一个教学要点,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和辨析的能力。另外,应当领悟到第一种场景是全局性的、统领性的,后三种场景是局部性的,它们不在同一逻辑层面上。

2.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作者没有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但统观全文,考察文中的几类人的生活,可以揣摩到作者的态度倾向,那就是珍惜生命,保持乐观,锐意进取,辛苦劳作。要全面领会这些深刻思想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启发引导,逐渐悟出,稍能悟到也行。

3.引导读写结合。对四种场景和三种人,区别分析其各自特点,只是想一想还不够,还应该落实在语言文字上,也就是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不同场景和不同人的各自特点,以此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并检视思考是否准确。此外,还可以续写第五、六、七种场景和第四、五、六种人,以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有关这个单元的教学,还有几点总的建议:

1.重视过程和方法。本单元的生命主题是较为深奥难懂的,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足以使他们轻易地达到对这些课文的深透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联系个人感受,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联系自然、社会中的各种有关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重视联想和想像、思考和领悟,重视思考的过程和方法;还要重视与学生合作,共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互相启发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同时避免给学生生硬地灌输所谓“理想”“理念”“观念”等。如果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学生所得甚少,而且得到的是一些生硬的概念,效果不会很好。

2.重视语言学习。这些课文都是精美的散文,它们的语言的形象性、思想性、趣味性都很强,足以成为供学生认真品味的范本。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读全篇,可以读段落;可以品味一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分析一些语句包括句群的深刻含义;可以仿写句子,可以改写句子,可以续写语句……

3.适当学一些文体知识。本单元集中学习散文,多少应该了解一下散文的文体知识。散文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体,尽管也写景状物,但文章的内核还是情感和思想,显出“情”的特点;散文题材非常广泛,而且选材非常自由,材料的布排非常灵活,显出“散”的特点;散文一般篇幅都很短小,但短小而精致,显现“精”的特点;散文结构自由而灵巧,表面看很率意,其实“意在笔先”的写作规律支配着每篇成功散文的构思,包括情与理的切入点、分寸感,表达的准确定位等,都是事先精心思考过的,显出“思”的特点;散文的语言是艺术化的美的语言,它既有随意性,又有精巧性,决不是从生活语言直接照搬过来的,它既遵循书面语的规范和语言艺术的规范,又有强烈的个性色彩,语言风格成熟的散文大家的语言都是言如其人,不须署名即可知其人,显出语言“美”的特点。这些大致的特点可以结合各篇课文讲授给学生,但最好是巧妙引导,点点滴滴由学生自己领会并说出。

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关注我们的社区”。这是实践性、活动性、社会性和合作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活动。有关这方面的学习,课程标准有一些建议,如课程总目标规定:“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建议有:“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有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有关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几点提请注意:

1.发挥活动主体的积极主动性。所谓活动的主体,是指从事活动的学生。教师不能替代学生活动,学生应该自行设计社区活动方案,自行组织社区活动过程,自行总结活动收获。这些活动有调查、考察、制订公约、发表演说、义务服务、绿化社区等,学生可以按兴趣任选其中的一种活动进行。

2.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这些活动是在学生所在的社区内进行的实践活动,学生以特殊的形式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改革,干预社区活动,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和心理品质来说是一种挑战。很有可能学生觉得不能胜任而中途放弃,或是敷衍了事,最后活动流于形式。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发挥出来,引导、指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最好是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人的力量。为避免活动的松散性和随意性,教师还应该随时督促活动过程,检查活动效果。

3.保持活动的语文特点。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都与语文有密切的联系,如写调查报告,写倡议书,制订文明公约,发表演说,以“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为题写作文,记录绿化地管理情况等。设计这次活动的初衷,正是学语文、用语文,把社区当作另一种语文课堂──更大的课堂,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应当防止只顾实践而不顾语文的学与用的偏向。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