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之十四
更新时间: 2024-04-24 17:25: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使读写结合在课内充分体现出来呢?我的方法是: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之十四

1、边读边悟,读中练笔。

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悟。老师可选择其中某一空白处开始要求学生练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补充情节,抒发感想。

在学生练笔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写话或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自由地进行训练,字数一般不作限制,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种写话练习是从课文内容入手,学生一般都会觉得有话可写。

2、读写结合,读中悟写。

阅读是写作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是怎样表情达意,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结合等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很有必要。

下面以我的教学实践具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个重要话题。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P5)第2课《阿里山的云雾》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的意图之一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感受阿里山自然景观的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我主要是激发起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通过我充满激情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范读,并观察阿里山风光的挂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课文较短,学生在反复阅读,反复讨论中慢慢自我领悟到:

第2自然段是写没有风的时候,阿里山景色的总的特点是“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这是静态美,这一段中又采取了总——分——总的写法。

第3自然段是写“山里慢慢起风了。山风劲吹的时候”,“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具体写云雾和景观到底是怎样变化的,这是写的动态美。

正是这动态的美、静态的美,才使阿里山的云雾迎得了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景胜地的四大奇观之一的称号。学生在读中感受了祖国宝岛的美,同时也使学生更增加了对台湾省的热爱之情。

学了这篇课文,如果要求你们也写一写《阿里山云雾》,你们认为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试着动笔写一写。

最后要求学生可以找一找有关写《峨眉山的云雾》、《黄山的云雾》等文章读一读,并比较与课文《阿里山的云雾》有哪能些不同之处?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P12)第4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选编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四周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让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学习,《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其中的“梦幻般”是指的“梦中经历的情境”,这是课文的文眼。

那么课文是怎样写出这种“梦幻般”的美呢?学生反复自读,发现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中都是在写“梦幻般”的美。

如第1、2自然段中“我们同启明星上路了。和我们一起上路的,还有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高原梦……我在轻轻的摇晃中,继续在那神奇的高原梦中徜徉。身子猛地朝前一倾,我从睡梦中惊醒。身旁年轻的司机,此时轻轻地说了声:“青海湖到了,下车看看吧!”

这1、2自然段是意思是:在来到青海湖之前听人们说青海湖太美了,太美了。总是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一种神奇的高原梦,并且是扑朔迷离的高原梦。

文中的“我”希望尽快见到,但又怕被现实打破了这美好的梦一般的美境。我的思绪在似睡非睡中流动、回味。

但我决不可能是真的睡了,因为我真希望到早点到达青海湖。这样的理解才真正理解了课文开门见山点题“梦幻般”的重要写法。

紧接着第3至5自然段都是具体描写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第3自然段具体写了这梦幻般的青海湖的湖水美,第4自然段具体写了这梦幻般的青海湖的湖及四周美,第5自然段具体写了这梦幻般的青海湖的物产丰富,是鸟的世界,鱼多得数不清。这是梦幻的美景吗?不是,这是现实。

第6自然段“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也是对课文题目的照应。

字里行里透露出如果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但又美得无法形容,如梦境,如幻境;如果不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但又的确是现实,是如梦境,如幻境般的现实,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扑朔迷离的梦境,置身其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仿佛进入了梦境一般。

所以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再是点题,形成首尾呼应。

这样的分析,才真正理解了课文题目中的“梦幻般”三个字的深刻含义。

我把第2课《阿里山的云雾》、第4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写法方法运用到本单元的(P18)《积累·运用一》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春天的发现》的训练、写作中,组织学生照此写法写一写《一所庭院》、《一座小花园》等。将读写再一次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P20)第5课《白杨》

选编这篇精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献身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较难理解。

在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本文是借助叙事来展现人物精神的。阅读时,先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梗概。可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几个人物?2、在什么地方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通过读,学生找出了第1至3自然段是写的望白杨,感觉到白杨树有高大挺秀的身影。

第4至14自然段是通过父子俩的对话来说明白杨树的特点,“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到此可以结束。但课文没有结束,第15到18自然段是进一步议白杨,议人生,是写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要像小白杨那样在新疆茁壮成长。

因为“父亲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后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至此,孩子也同父亲一样已做好准备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不会觉得很枯燥,也才能使其内心受到震憾。这一课还应值得一学的是关于父亲神态的五处描写。

这种写法正好可以运用到本单元(P32)《积累·运用二》中“习作”的把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写下来的写作要求。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后悔的时候?

比如,做错了事,怕挨骂而撒谎,很后悔;和要好的同学吵了嘴,影响了友谊,很后悔;由于粗心大意,错怪、冤枉了别人,很后悔……这是都是强调要写出心理活动,进行神态描写的。这样阅读和写作及时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运用。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