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吆喝》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 2024-04-23 21:58:32

【教学目标】

《吆喝》教学设计

1、体会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了解“吆喝”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学习文章合理安排结构、注意语言的衔接过渡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难点:体验作者在写“吆喝”中的内在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接头吆喝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声录音带,学生品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街上每天都有“民间艺术家”免费演出。那或悠长或短促或生动或沙哑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这不,在萧乾的笔下,街头吆喝就有了动人的意蕴。

吆喝声,是“生活的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常常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的无尽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4、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5、教师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演示,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明确。

⑴ 文章重点是写北京街头的吆喝声,为什么要从洋人对北京街头吆喝的文章写起?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北京街头的哪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⑵ 作者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得有条不紊的?

⑶ 作者为什么能对吆喝内容、声调、韵律进行概括归类?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 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

三、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1、教师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教师可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可播放现实作品中有关吆喝的片断供学生观摩。

学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选课文中的例子示范,如“混沌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唉)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塔。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语言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学生自选例品评。

【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同学们,听冯骥才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文献、摄影录像等。

以四人一组为宜,以论文的形式上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布置作业】

1、把文章改写成一个相声脚本,然后在班内表演。

2、课后搜集整理街头吆喝声,体味“吆喝”的韵味。

【板书设计】

吆喝(1~3)引出话题

(5~9)从早到晚

(10)一年四季

(11~14)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