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高补班上学期开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 2024-04-19 07:47:45

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高补班上学期开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高补班上学期开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 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 “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虽不排斥客观外象直接作用于感官认知,但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 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 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

B.《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C.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

D.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完全得靠直觉和顿悟,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 就是无用的。

B.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顿悟而成佛,他人不能替代。

C.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都主张抛弃知觉思虑,而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体的契合。

D.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 虚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3 分)

A.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B.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夏元鼎《绝句》)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查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①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绖入都门②,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补充注释:①福王:朱由崧(1607—1646) 即南明弘光帝。明神宗孙、福王朱常洵长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袭福王。次年李自成克北京,乃南逃淮安,由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至南京,先称监国,旋即称帝,建元弘光。昏庸腐朽,追逐声色,任用非人,置国事于不问。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占南京,遂走芜湖依黄得功。旋被俘送北京,次年被杀。

②懋第衰绖入都门:此时明朝首都北京已被清兵占领,左懋第身穿孝服回到北京,原本想要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崇祯帝,但没有得到允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次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朝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而战。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章降清之后,曾经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请核荒田,查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巨源王正仲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孙巨源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

8.“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哪句相照应?两句联系起来的大意是什么?(5分)

9.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用对偶句式,以“ , ”两句写自己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 是“ ,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大意是:心意困苦,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行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断腿母狼

邓 林

外公是生产队的护林员,他和外婆住在黄巢坪山上的小木屋。木屋的四周有竹篱笆围着,种着玉米、番薯、青菜、萝卜,养着十几只鸡鸭。

那天,外公外出巡山,走到白佛崖底时,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被野猪夹夹住了后腿的狼。狼满嘴是血,一条后腿已经断了一截,脚爪子连着皮,和另一条腿一起,夹在野猪夹里。狼为了自救,活生生地咬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腿爪子,正打算咬另外一条腿爪子。

外公向来对狼没有好感,砍下了一棵小树做木棍,打算结果狼的性命。狼没有龇牙咧嘴,目露凶光,只是轻轻地哼哼着,眼里竟然流出了泪水。外公才发现,这是一只怀崽的母狼,从它那滚圆的肚子可以看出。

外公对母狼有了怜悯之心,丢下木棍,试探着靠近母狼,狼也不挣扎——它太疲乏了,怀崽加上失血过多,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当外公弯下腰,用力掰开野猪夹,取出母狼那条受伤的腿时,母狼已经昏死过去。外婆看到外公把狼带回家很生气,一定要外公把狼打死。那刚刚苏醒过来的母狼,眼泪又吧嗒吧嗒地落下来。外婆心软了,同意让母狼留下来。

外公在鸡棚旁给母狼做了个窝,端来一盆玉米糊。母狼凑过来闻了闻,舔了舔,而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狼是吃肉的动物,光吃玉米糊,营养不够,腿上的伤好不了,它肚子里的崽子也保不住。”外婆敲了两个鸡蛋在食盆里。母狼闻到了腥味,贪婪地把嘴巴伸进食盆里。

第二天一大早,外公走到狼窝一看,大吃一惊:母狼的身边多了四只毛茸茸的小狼崽。外公外婆很高兴,听说野狼驯服了就是威猛无比的狼狗。从小好好调养,说不定明年就有了四条出色的狼狗,到那时,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以后每天,外公外婆都把鸡蛋留给母狼吃。母狼的奶水很充足,四只小狼崽养得胖胖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母狼的腿伤好了许多,但那条被它自己咬断了一截的脚爪,长不出来了;那条骨折了的腿,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小狼崽一天天地长大,它们跟外婆养的鸡鸭混熟了,经常在一起玩耍,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

那天夜里,外公外婆迷迷糊糊中听见了鸡的尖叫声,没在意。天亮了,外婆发现下蛋最多、最大的芦花鸡,竟被咬断了脖颈——死了。外婆认定是小狼崽干的,随手抄起一把扫帚,追着小狼崽就是一阵痛打,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畜生,忘恩负义的东西,没有芦花鸡下的蛋,你们能有今天?”

之后一连三天,鸡窝平安无事。外公外婆渐渐地把这件事忘了,依然每日两餐给母狼喂食。这天早上,外婆发现又少了两只母鸡。很快在篱笆边上找到了两只母鸡的尸体,它们也被咬断了脖子。外婆气极了,拿过一根竹竿,见着狼崽就打。小狼崽被追得四处逃命,撞开篱笆,逃进了树林。看着外婆追打小狼崽,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流着泪。

当天晚上,四只小狼崽没有回窝。第二天,外婆打开鸡棚,竟然又有三只母鸡和一只麻鸭被活生生地咬断了头颈——四只小狼崽为报复外婆,竟然各自咬死一只!外婆火从心头起,对着母狼就是一顿痛打:“养不教,母之过,你这不知好歹的畜生!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母狼也不躲闪,只是哀嚎着,流着泪。

天亮了,外公外婆听到轻轻的敲门声。外公打开门一看:门槛上坐着那条断了后腿的母狼,母狼的身后,齐刷刷地躺着四只小狼崽的尸体,小狼崽的嘴都被咬得稀烂,惨不忍睹。母狼看到外公开了门,拖着受伤的双腿,缓缓地爬到门外的大石头上,然后转过头,对着外公外婆,嗥嗥地大吼两声,滚下了悬崖。

外公外婆都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野兽会自杀的。显然,那四只小狼崽都是被母狼咬死的。外公外婆看到这个情景惊呆了。他们不再为死去的鸡鸭伤心,反而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感到过意不去。外公来到悬崖底找回母狼的尸体,在屋后的树林里,把它和四只小狼崽埋在一起。

当天夜里,鸡棚里又传来了鸡的尖叫声。外公外婆赶到鸡棚,在雪亮的手电光下,两只黄鼠狼正在咬着鸡的脖子…… 外公外婆明白了:原来咬死鸡鸭的凶手,不是小狼崽,而是黄鼠狼!外公外婆眼里噙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始部分写小狼崽和鸡鸭混熟了,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还能一起玩耍,是为了接近鸡鸭,为后面小狼崽被外公外婆认为是咬死鸡和鸭凶手的情节作铺垫。

B.当外婆第一次给母狼吃鸡蛋的时候,母狼闻到了腥味,很快把嘴巴伸进食盆里,这说明狼凶残贪婪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不会因为人的恩情而改变。

C.外公外婆养的鸡鸭被咬死的数量由一只鸡增加到两只鸡,再增到四只鸡鸭,外婆的行为由追打小狼崽,到痛打断腿的母狼,感情也由生气逐步变为愤怒。

D.断了后腿的母狼将小狼崽的嘴咬得稀烂,惨不忍睹,四只小狼崽的尸体齐刷刷地躺在母狼的背后,此处属于细节描写,凸现了母狼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活动。

E.小说结尾写外公外婆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泪水的背后有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

而感到的难过之情,也有对母狼一家的死感到的惋惜之情。

(2)小说中的母狼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断腿母狼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有多处描写了母狼的叫声,每次叫声表现不同,心理也不一样。请选择

三处描写,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

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看到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贝多芬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无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钱,这个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的音乐家,变得更加穷困。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当贝多芬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这绝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想当初,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煞费苦心,也曾设想过几十种方案才最终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这一点又极像我国唐朝诗人李贺。

(选自《贝多芬的故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贝多芬和莫扎特同为世界级的音乐巨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不幸的童年,对音乐的极度痴迷,杰出的音乐才能等。

B.贝多芬在生活中不拘小节,行为怪异,有时的言行不合常理,令人难以理解,实则恰恰体现了贝多芬极其投入的创作状态。

C.虽然先天听力出现障碍,乃至后来完全失聪,贝多芬仍然徜徉于音乐的世界,创作了一大批世人耳熟能详的融完美的音乐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于一体的作品。

D.贝多芬虽然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但对待作曲,态度却极其严谨,其经典作品《费德里奥》《命运交响曲》都几易其稿,反复打磨。

E.贝多芬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丰厚的创作,还在于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他的《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便是极好的体现。

(2)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贝多芬的这一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文中说,“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请结合材料及你的课外阅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任局长期间,他精心策划和设计了一整套“套现”方案,自认为 ,但最后还是被审计机关识破,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2)面对要求减产以阻止石油价格下跌的呼声,沙特阿拉伯 ,比起油价,这个产油大国更关注市场份额的占有率。

(3)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残酷的现实和严峻的形势证明,那些贪官无一不是能 的,他们说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来也咬牙切齿、义愤填膺。

A.无隙可乘 熟视无睹 夸夸其谈 B. 无隙可乘 置若罔闻 侃侃而谈

C.天衣无缝 置若罔闻 夸夸其谈 D.天衣无缝 熟视无睹 侃侃而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日前亚冠半决赛刚刚结束之时,恒大主帅斯科拉里便表示,球队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为了要在主场夺冠。

B.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C.日前,一位19岁胖女孩的打工照片被曝光,200多斤的身材搭配精致韩范儿的面孔,竟然毫无违和感,这位被封为“最美女胖子”的女孩瞬间爆红网络。

D.第12届全运会女子手球决赛中,“安徽玫瑰”不负众望,以31:20战胜上届冠军八一队,蝉联冠军。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绿色金融不单单只是针对某个企业的几笔特定的绿色贷款,也不是仅仅针对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发展所设立的几项绿色投资基金。应当说,绿色金融不是点的概念,也不是面的概念,而是一个体系建设下的立体概念。在这个概念下,上至宏观屡面的制度保障,下至微观层面的融资评估,都要纳入统一的考虐,不仅要考虑金融行业内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之间的联系,____ 。

A.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

B.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要重点考虑的

C.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更是金融部门要重点考虑的

D.还要考虑把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16.阅读下面文字,用5个四字短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客车车票团体订票的具体操作流程。(5分)

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然后分别使用16 台电脑对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屏蔽,工作人员无法知道正在安排的订票计划是哪家企业申报的,类似于高考阅卷,因而避免了个人作弊行为,确保了安排计划时公平、公正和客观,最后交由订票服务窗口根据统一安排好的计划组织出票。

17.欣赏泥塑作品,按要求作答。(6分)

(1)根据作品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3分)

孙女:爷爷吃。

爷爷:

孙女:

爷爷:

(2)请你为这幅泥塑作品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得用“爷爷吃”或“无题”。(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棱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B[解析]“完全摒弃了语言”有误。过于绝对。

2.C[解析]原文为“扬弃知觉思虑”。混淆概念。“扬弃”的意思是抛弃坏的而发扬好的。

3.B[解析]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反复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顿悟。

4.D [解析]左懋第陈述的是“四弊”,所以应断为“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令”是让,不能和“策”连用。

5.B [解析]先帝不能指前朝的皇帝。

6.B [解析]原文“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意思是更希望朝廷时时整顿兵马,一定要能渡过黄河作战才能把住黄河防卫;一定要能把住黄河防卫,才能划江而安。选项把顺序弄颠倒了。

7.(1)请求丈量荒田,清查逃亡户口,把生存的喜乐给流民,鼓励他们耕种的心思。

(“核”,“逋”,省略句,倒装句,“予”)

(2)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借此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前往。

(“陈”,“殁”,状语后置,“因是”“返柩”)

【参考译文】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被授予韩城知县,有突出的政绩。遇到父亲去世,三年内不曾入过内室,服侍母亲极尽孝心。十二年升任户科给事中。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分别是)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又讲述了提高米价的办法,让天下赎罪的人家都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的老办法,让边塞的用户出粮充军粮。又请求严禁将士劫掠,官府剥削百姓。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庄烈帝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十四年懋第外出负责督办漕运,赴任途中飞章进言说:“我从静海走到临清,一路上看到百姓饥饿而死的有十分之三,病疫而死的十分之三,做了盗贼的十分之四。米一石值二十四两白银,人死后活人拿他来吃了充饥,希望陛下为下边的小百姓来考虑考虑吧!”过后他又陈述了安抚百姓消除贼寇的策略,请求丈量荒田,清查逃亡户口,给流民以生存的喜乐,鼓励他们耕种的心思。十六年秋天,懋第外出视察长江防线。第二年五月,福王即位,任用他为兵科都给事中。当时大清兵接连打败李自成,朝廷决定派遣使节跟大清和好,对派谁去感到为难。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借此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前往。朝廷于是任用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一起去,同时让懋第经营黄河以北,联络关东各部队。懋第临行之前上书说“:我这次出使生死难料。请让我以告别京城的身份说一句话吧。我希望陛下把先帝的深仇大耻记在心上,看到高皇帝的弓箭时,就想想看成祖以下各位圣主的陵墓今在何方;招抚长江沿线残存的黎民时,就想想看黄河以北、山东的赤子谁来抚恤?更希望朝廷时时整顿兵马,一定要能渡过黄河作战才能把住黄河防卫;一定要能把住黄河防卫,才能划江而安。”懋第身穿孝服进入都城,来后我朝让他住在鸿胪寺。他请求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没得到批准,就把祭品摆在住所里,哭并且祭奠了他们。然后就在这个月二十八日那天被遣送出都城。弘范向我朝请求让他亲自到江南招刘泽清等大将降附,留下懋第等不要放回。于是我朝从沧州追回了懋第,让他改住在太医院里。顺治二年六月,他听说南京失守,悲恸地哭了。他的弟弟懋泰以前做过吏部员外郎,投降过贼寇,后来投降本朝做了官,来探望懋第。懋第说“:这个人不是我弟弟。”把他给喝斥出去了。到闰月十二日,懋第和随行的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为不投降被处死了。

8.“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的“多情多感仍多病”相照应),(2分因为这次与朋友在多景楼集会确是一大乐事,但它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眼前的乐事就会消失而一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3分)

9.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0. (6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三、(25分)

11.(25分)

(1)(5分)C D

【评分标准】答C给 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是为了接近鸡鸭”不对;B项,母狼吃鸡蛋,主要是为了养伤和保住狼崽;E项,泪水的主要原因是“错怪了母狼一家”。

(2)(6分)①坚韧勇敢,求生本能。母狼在误踩猎人设置的野猪夹之后,为了求生会不惜咬断自己的后腿爪子想逃脱。②富有人性,有情有义。母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外公外婆有感情,以诚相待。当外婆追打狼崽、痛打母狼时,流着泪,突出母狼的人性。③捍卫尊严,不惜牺牲生命。当狼崽被外公外婆误解咬死鸡鸭时,把尊严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用咬死狼崽和自尽来表示自己的清白。

【评分标准】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以外公外婆的角度来叙事,外公外婆在小说中起着线索的作用,外公外婆贯穿故事的始终;②外公外婆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外婆的行动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③埋下伏笔和前后照应,外公外婆想把狼崽调教成狼狗,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是伏笔,与故事结尾黄鼠狼咬死鸡鸭的情节照应。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是母狼被野猪夹夹住腿的时候,是求生本能咬断自己后腿爪子的痛苦;②第二次是“只是轻轻地哼哼着”,面对外公想结果它的性命时,它表现出哀求和可怜的心理;③第三次是“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看见外婆追打小狼崽时,叫声中既有哀求,又有讨饶;④第四次是“只是哀嚎着”,外婆痛打母狼,它不躲闪,叫声中包含被误解的悲痛;⑤最后一次是“嗥嗥地大吼两声”,叫声中向外公外婆表达以生命捍卫尊严和清白的决绝。

说明好处:五次叫声的描写,层层推进,展现了母狼的心理和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当人类能以诚相待狼时,狼和人类是和平共处的;当人怀疑狼的行为时,狼也会牺牲生命捍卫自己的清白。

【评分标准】选择三处回答即可。具体分析6分,每答一处2分,答对三处6分;说明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12.(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不幸的童年”不是莫扎特的特点;C项“虽然先天听力出现障碍”有误;E项“《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不能很好表现“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

(2)①从结构上看,这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和补充;②从行文来看,这一段拓宽了文章的思路,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容;③从表现人物看,这一段联想到我国文学家王安石、诗人李贺的“炼字”,衬托了贝多芬严谨的作曲态度和勇于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3)①童年不幸,但勤学苦练钢琴;②生活困窘,依然专注艺术,执着追求,沉迷于自己的音乐世界;③不向命运低头,在逐渐失去听力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

(4)【答案示例】①好的艺术作品不仅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用心体验,还来源于艺术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感悟提炼;②贝多芬对艺术的追求可谓精益求精,他的《费德里奥》和《命运交响曲》等,都是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后才成为艺术精品的;③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同样如此,作者曹雪芹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13.C [解析]“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14.C [解析] A.成分赘余,“目标”与“为了”重复,去掉“为了”。B项,“搭配不当,不能“解决”“现象”。D项,不合逻辑,“蝉联”和“战胜上届冠军”矛盾。

15.A [解析]A项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中的“更重要”一词与上一句的“不仅”呼应,同时整句话从金融内部讲到外部、从金融内部的具体部门到金融外部的实体经济再到更大范围的区域发展,构成递进的逻辑顺序,衔接连贯,表意严密。而其他几项衔接都有问题。

16.输入计划 → 逐一审核(审核计划) → 屏蔽资料 → 安排计划 → 组织出票。

(共5分,每写对一个短语给1分。若顺序错乱,错乱处的短语即使写对也不给分,非四字短语不给分。)

17.第一问(3分)

⑴示例:

孙女:爷爷吃。

爷爷:嗯,真香!

孙女:爷爷好乖。

爷爷:乖,乖,小孙女长成大闺女了!

第二问(3分)

⑵示例:

爷孙情(从泥塑整体角度)

天伦之乐(从爷爷角度)

乌鸦反哺或羊羔跪乳(从孙女角度)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