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荷塘月色(鲁教版高一必修)
更新时间: 2024-04-20 06:31:23

走近名人:

荷塘月色(鲁教版高一必修)

皮大氅换字典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去逛书店,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一件皮大氅还值点钱,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氅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拿上钱,朱自清马上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句段点拨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点拨:“田田”,写出了荷叶的茂密,出自“莲叶何田田”句;“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的风姿,裙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是高颀的样子,与“出水很高”相配;荷叶“出水很高”,才让作者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点拨:“点缀”一词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满池绿叶、荷花却零星稀少的景象,而且写出了绿叶白花相映的情趣。“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羞涩”意思是难为情,是专写人的情态之词,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荷花妍媚多姿,把花写活了。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点拨:以流水喻月光,一个“泻”字,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

揣摩探究:

1、为什么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这篇散文的文眼?

探究提示: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的关键语句。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那后必有照应;出现在篇末,那前必有伏笔;出现在篇中,那必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文眼一般在议论抒情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因为这句话显露了的中心,即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从一种幽静、和平的境界中解脱苦闷;同时,这句话又是全文的总纲,由于心里“不宁静”而在寻找“宁静”,在“宁静”中暂时忘却了“不宁静”,最后还是由“宁静”回到了“不宁静”。

2、精读文章第四段,体会一下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你能说出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段文字是怎样体现情景交融的吗?

探究提示:本题着重考查品味作品优美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对比喻这一修辞方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在这段文字里,作者用心观察,用心体验,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大胆的想象,丰富的联想,运用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给我们精心地描写了月下荷塘的美妙景象,抒写了初到荷塘时暂得超脱的喜悦之情。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明写荷塘,暗写月光,有点有面,自上而下,或静或动,虚实结合地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脉脉的流水”,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立体感的月下荷塘的动人画面。文中无一字写月,却处处有月,因为荷塘里的所有景物的美好姿色都是在月光照耀下显现的。全段无一字言情,却又无一字不在言情。作者那超脱现实的幻想和难得偷来的片刻逍遥的喜悦之情全都溶化在这一片静谧醉人的月下荷塘的美妙景色之中了。此时此刻,物即是我,我亦是物,“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了。此景此情,怎能不使读者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呢?

3、可否将“参差的斑驳的黑影”颠倒为“斑驳的参差的黑影”,将“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颠倒为“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为什么?

探究提示:本题着重考查对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的把握和对描写顺序的分析理解。

参考答案:不可以;“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也没有多大妨碍,但有一点无序的感觉。而第二句一变,意思就不同了。原句“弯弯”是修饰“杨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与“斑驳”遥相呼应,一个色彩“淡”,一个色彩“浓”。一改就没有了原句的神韵。

4、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叠词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音韵美。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诗词中,哪些运用了叠词?表达效果如何?

探究提示:本题着重考查对语言韵味的品味,实质考查的是对叠字叠音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的理解,分析时应把单字和叠字加以比较,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叠字叠音,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一个字重叠以后就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比如:人人——每个人,大大——较大或很大。爷、奶、爸、妈——个字,太生硬;重叠一下,便倍增亲切感。还有的词重叠以后,竟然会改变它的词性和词义。比如:

濯——洗,动词;濯濯童山——光秃秃的山,濯濯:形容词。……

可见,运用叠词,不仅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涵义。可谓一箭双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重温一下李清照的绝妙词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

思维空间

“荷塘月色”其实是一个情景,作者为什么用了两个段落,按“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两个层面来描写?

思维提示:这可以从第一部分末句中“受用”一词寻到门道。受用者,慢慢享用之谓也。一个情景分两个段落、两个层面描写,充分体现了“受用”的特点。

又可从全文的文眼“心里颇不宁静”看,不是烦恼焦躁,“感时花溅泪”一语写尽,也不是兴奋激动,“一夜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作者是“踱着”的,又把眼前的“独处”当作享受,所以“有的是工夫”,能从容地观察欣赏,而后又能层次井然地描绘。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