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沪教版第十二册《解馋偷食人参果》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 2024-03-29 07:34:52

教学目标

沪教版第十二册《解馋偷食人参果》教学设计

1、 学习“点评”的方法,了解点评对深入领会书籍及研究性学习。

2、 深入感受小说情节问相互勾连,彼此照应,层层畜势的特征。

3、 以如课为例,交流研究性学习和名著阅读中的疑难。

说明:本课宜放于学生名著阅读一段时间,至少二十六四之后。此时学生在阅读中一定有很多疑惑和困难,不仅影响阅读的兴趣,也可能影响阅读的课文,教师可适时借四七课为契入口,交流疑难和读书的预感,在“点评”学习交流中,启发他善于从看似平淡的情节,叙写中“平中见奇”,激发学生保持阅读与探究的兴趣,给予他的方法指导与精神的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 以课文为例,激发学生交流阅读或探究中的问题,确定教师以“点评”为切入口辅导的重点。

2、 学生的问题可以五花八门,如何引发学生从文本情节的疏理入手,激发自己的感受是难点。

说明:

1、本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它的生成性较强,但以“点评”的学习为过程,可使不同方面的问题都有一个切入的方向。

2、管学生什么方面的疑难,都应从文本出发,善于从文本前后的关联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疑难,老师必须对此作好全方位的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学生质疑

引入新课

1、从学生随笔,作业或平时询问中发现的一些阅读问题出发(如有情节显得冗长、无用;人物性格似不统一;有些语言、场面描写不知意义等)2、引发各小组提出类似的疑惑。

1、 学生按研究小组坐好,小组成员简单交换一下意见。

2、 提出阅读中看似“平平”无从着手的问题。

从学生阅读名著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战胜阅读困难的热情。

学习点评方法

沉浸情节思考

1、“平”中见疑、见奇,便是有质量的阅读,形式上可用“点评”方式加以深化。重读课文、遮住右侧点评边看边想,再比较点评内容,思考点评形式。

2、请学生说说点评的形式,启发“点评”的作用。(它是情感、思想的火花,激发我们再读深思)

3、 以“人参果”之奇为例,对情节进行示范性疏理,启发学生看到情节间的相互联系是是使思维深入的重要手段。

1、 学生先遮点评阅读,再对照点评阅读,思考点评形式与作用。

2、 交流点评形式:有内容的评介,心理的感受,情节疏理等。形式言简意赅。

3、 圈划概括人参果五“奇”(生长、模样、功能、摘取方法、有效)讨论这五奇对全文情节的作用。

1、 以课后编注为范例,引发学生在两种形式阅读的比较中,体会点评形式对深入阅读,发现平中之奇的作用。

2、 再以教师范例,进一步激发学生体会沉浸情节文本的作用。

结合探究主题

以点评促思考

1、 请交流小组以本课为例,确定点评主要方向,然后独立点评,教师巡视辅导

2、 小组交流点评,问答交流,教师答疑、启发。

3、 在小组交流一则点评中,积极肯定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再次深入探究或提出新疑来。

1、 小组简单交流,然后开始阅读,围绕本组主题进行各自点评。

2、 小组交流点评,选择最有价值给人启发的点评。

3、 全班交流最佳“点评”。

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教师随时发现集体学习的问题,并妥善加以解决。

布置作业

小组汇总本组论题的基本情况,包括:(1)各组员阅读进展情况,记录卡片字数、张数;(2)查阅资料列举;(3)问题主要方向和观点;(4)目前存在疑难;(5)初步打算等。

合作完成作业

激发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质量。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归并为单元引领与44课学习后的一个作业,布置学生按学习建议进行课下练习,课堂直接进行点评的交流,说明点评给自己的启发及原因,然后模仿其中之一进行尝试,请本小组同学评价。教师在这一交流基础上及时发现学生阅读思考中的问题,发动小组深入阅读。

练习举隅

1、了解划线词意,说说你是如何把握词义的?

领命讫 径朝无界 五官咸备 拈香注炉 三匝礼拜

土僻山荒 战战兢兢 年丰时稔 跷蹊

2、 说说(7)(8)(9)节唐僧语句表现人物怎样性格,是言行对后文情节各起怎样的作用。

3、 比较编者所作的标题与原二十四四标题“万寿山大仙留故友,王庄观行者宿人参”各自利弊。

教学反思

四七课是以点评为学习手段,在辅导课外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思考名著“平中见奇”的情节魅力,并明确小说阅读中要善于从看似平淡的情节中深入感受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艺术特色。

全课教学目的实际上是一种生成性目标,因此要求老师在全面掌握名著的全局及精髓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已产生的困惑,激发其探究的热情。

“偷食人参果”经历是在唐僧收全徒弟,四圣试禅心之后的第一难,而这一难恰恰又是后来众多“难”中独具特色的,它非妖非怪,错误怎么说都是八戒、悟空先引起的,这是在大致知道西游记故事的学生那里是很容易被感知发现的,教师应抓此契机,激发不同研究小组围此探究,为形成全组探究成果作好重要准备。

我在初次教学中是抓住课文首段,提出“编者为什么加写一段前面情节的简缩概述?引出学生对“偷食人参果”在取经途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问题。从而激发不同研究方面的小组提出相应疑惑。如探究情节类小组提出,课文所选片断并非“人参果”故事最精彩的部分,甚至是看似最平淡,有些多余的部分,编者何以偏偏选它呢?还提出编者进行的一些删改的原因是什么?而探究人物类小组提出孙悟空的形象在“偷食人参果”里是否受到影响,他的光明磊落,威武果敢到哪里去了。探究语言描写类的小组提出,文中一些交待如“人参果”“镇元大仙”“二童子”言行等是否必要?

对于这些疑问,我进行了充分肯定,但没有急于应答,而是收拢为文本情节“平”中是否有奇这一核心问题。带着疑问先去探究“点评”的做法,因为点评的探究是一个思维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初读激疑到再读反思碰撞,不断深化的过程。当然,学生要真正掌握这一方法,离不开教师进行的示范性引导,因此在质疑教学第一个环节后,安排一个学习点评方法,教师运用点评解决“人参果”交待内容之作用的问题,启发学生名著中的“平淡交待”实质上起到相关勾联,突出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

第三个教学环节则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模仿思考点评,交流再思,学生在交流中一定会产生一些新的疑难。当时探究情节类小组已较充分感受到课文部分为后文情节发展所起的铺垫作用,遂可进一步引发他们比较,原书比课文多了哪些,学生自然会产生删掉唐僧拜“天地”后,悟空、八戒一段话是否合适这样的疑问,举一反三,于是再行深入。探究人物类小组学生可能很易找到悟空在“偷食”中的顽皮,被骂中的恼怒,承担责任中的豪气,敢作敢为等,适时引导这些描写对全书表现孙悟空的形象起怎样的作用等等。

由于在此环节中学生的疑难可能多种多样,不可定因素较多,当时我在时间的掌握上失之拖沓,使各小组的问题没有及时汇总于“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的探究,这样全课的教学目标缺乏总结提升的过程,也不利于在其下的小组探究下启发大家继续思考,这是在教学应注意的。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