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藤野先生》精品教案32
更新时间: 2024-04-16 17:57:08

第一课时

《藤野先生》精品教案3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本文的结构 。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1.迅速阅读,捕捉有关藤野先生的信息。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904—1906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来实现治病救国的人生理想。鲁迅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可最终却 “弃医从文”,成了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请翻开散文《藤野先生》,让我们从中探寻答案。(板书课题)

二、明确体裁,检查预习。

1.根据注释提供的信息,明确:《藤野先生》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自己早年生活的作品集,文中的“我”,就是作者。

2.检查预习 (认读生字新词)。

绯fēi红       解剖pōu     畸jī形    瞥piē见

诘jié责       匿nì名      不逊xùn   油光可鉴jiàn 二次备课

抑扬顿挫cuò   深恶wù痛绝  杳yǎo无消息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自由朗读全文。

2.浏览全文,筛选出文中有关藤野先生的信息。(此处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会运用典型材料刻画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听说、亲睹)

典型事例:

(1)先生检查并修改“我”抄的讲义;

(2)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3)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验;

(4)先生为“我”诘责学生会干部写信;

(5)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先生赠“我”照片。

以上事例中,(1)和(2)详写,其余几件略写。

3.通过这些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先生怎样的感情?

明确:感激、怀念、敬佩、赞扬。

4.本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但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京见闻(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匿名信事件(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

看电影事件(弱国国民的辛酸和无奈)

四、再次浏览,理清线索。

提示:想想内容与标题“藤野先生”的关联。

明确:本文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即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从相识、相处,到相别为线索。

(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结构划分界线)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见到藤野先生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与藤野先生分别后)

四、整理字词,布置作业。

1.整理字词;

2.思考:

(1)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未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与藤野先生有何关联?作者为何要写这些内容?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结构: 1-3     在东京     相识前

4-35    在仙台     相识、相处

36-38   在北京     相别、怀念

顺序: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线索: 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相别、怀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迅速提取阅读信息,分析藤野先生的品格。

2.学习精选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感知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

重点难点  

1.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2.学习精选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二、分析藤野先生的品质。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第4—35段)。

2.思考:课文通过藤野先生的外表及“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外表: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1)为“我”添改讲义

品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2)为“我”纠正解剖图

品质:和蔼可亲,主动热诚,严格要求

(3)关心“我”的解剖实验

品质:教学认真,关心学生成长,没有民族偏见,热情诚恳,体贴入微,看重学生思想观念的进步,教会学生尊重科学,建立科学的态度

(4)为“我”诘责学生会干部

品质: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

( 5)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品质:治学严谨,求实,有学者的探究意识

(6)临别赠“我”照片

品质: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

归纳总结:作者选取了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最富典型的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简朴、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正直热诚、富有人情味、尊重别人、毫无民族偏见的人。这种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值得大家在写人作品中借鉴。

3.在藤野先生诸多品质中,哪一点最让鲁迅感动?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明确: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无私。(从第37自然段中)

4.对于这样一位使鲁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师,鲁迅有哪些具体的怀念行动?(文章第三部分)

明确:订讲义、挂照片、写文章

5.为何如此郑重地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房呢?

明确:(1)藤野先生的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观念给鲁迅巨大的影响,使得鲁迅一直能够保持对中国底层百姓和大众疾苦的关注和同情;(2)藤野的出现恰恰贯穿在他一生思想的重要转型期间,所以印象深刻;(3)时时看到藤野的照片,能时时想起在日本的经历,想起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从而不断地鞭策自己笔耕不辍。

三、文中除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还写了东京见闻,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这些事与写藤野先生有关吗?

小组讨论问题:

1.作者笔下的“清国留学生”是一群怎样的人?作者对他们是怎样的态度和情感?(思想腐败,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缺乏民族自尊;从反语“标致”和“精通时事”理解作者愤懑和厌恶之情。)

写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2.“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在国富兵强的大背景下,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也是低能儿。他们不能容忍一个中国人在一百多日本学生中成绩居中;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感到不满,从而用匿名信来污蔑鲁迅。 

骤写日本“爱国青年”: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3.“看电影事件”:在课堂里看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电影,这本已经让鲁迅很难堪,加上课堂里日本学生的欢呼,以及电影中同胞的麻木不仁更让鲁迅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受人歧视,但毕竟可以去斗争,去澄清;而“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了国人的麻木不仁,鲁迅意识到:人民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所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最终决定“弃医从文”。至此,鲁迅完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思想转变。

写看电影和弃医从文:交代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捕捉典型事例来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发现贯穿文章的线索不仅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相别,更隐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划出文中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   

附: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和蔼可亲,主动热诚,

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

没有民族偏见

第  三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领会文章重点词句的感情色彩及含义。

2.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探讨、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入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  

1.领会文章重点词句的感情色彩及含义。

2.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梳理线索。

1.明线: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相别

2.暗线:“我”的爱国之情。

二、赏析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跳读全文,找出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加以分析。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栖身之所,因此鲁迅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爱国之情,这也是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2.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并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反映。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要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5.“居然睡安稳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三、讨论总结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 

1.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明线: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以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及怀念为线索。

暗线:作者的爱国之情。

2.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表现人物形象。

四、布置作业。

五、完成作业纸。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及怀念

暗线:作者的爱国之情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