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种译文比较
更新时间: 2024-03-29 07:24:3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讲稿,因其思想的深刻、内容的丰富和语言的精彩,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这篇典范的课文,教科书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收录该文(以下简称译文(2))时,较原选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的课文(以下简称译文(1)),作了十多处改动。下面试作比较品赏,以资揣摩和思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种译文比较

一、辨明正误

译文(1):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译文(2):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单独地比较(1)句和(2)句,我们也许看不出所以然来,但只要看看前半句,即“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就不难感觉到,上下句内部丝毫不存在转折意味。(1)句使用“但是”一词,应该算作是一处错译;(2)句用“而”表示前后顺承,再在状语中安置“当他看到”诸字,使得前后的主体更加一致。

二、避免歧义

译文(1):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译文(2):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1)句固然可以从褒扬的角度,拿马克思和其他人比较,凸现他对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相反,如果有人硬是从否定的角度,单就马克思本人而言,说他身上“很少”能见到“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恐怕不能完全指责他是无理取闹吧——原句本身就有歧义之嫌。(2)句不仅避免了歧义,而且用“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替代“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使它看起来更匀称,读起来更爽口,听起来更悦耳。

三、明确对象

译文(1):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自豪。

译文(2):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这里,作者旨在提炼马克思生前斗争的“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其中特别称道他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的伟绩。这层意思,(1)句作“为这一成果自豪”。“为”者,“替”也,于是,“创立国际工人协会”这一“成果”便成了“自豪”的惟一对象。(2)句既将“成果”作为“自豪”的对象,又兼顾到其他许多成果,再使用“建树”一词,与之紧密呼应。

四、界定内涵

译文(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译文(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初看起来,“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战斗的无产阶级”之间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相去甚远。受“战斗着的”修饰的“无产阶级”,仅仅指这个群体中现在正在“战斗着”的人们,从时态看,是“正在进行时”。而受“战斗的”修饰的“无产阶级”,则泛指这个群体中过去、现在和将来前赴后继地从事“战斗”的人们;从时态看,它同时包含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内涵一下子拓展开来,从而强调了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损失之巨大,所形成的空白之深广。

五、凸现形象

译文(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译文(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巨人,在言行上则是伟人,伟人自有他特有的禀赋和风骨。对真理,孜孜以求;对事业,坚忍不拔;对人民,充满爱心;对敌人的诽谤和诅咒,则是眼珠也不转的蔑视,除非万不得已——即敌人的诽谤和诅咒损害革命事业和革命理论的时候,才会毫不留情地反击。(2)句改“抹”为“拂”,动作的幅度更小,力度更轻,蔑视的意味更浓。“回敬”则比“答复”更能反映马克思意志之坚定,态度之坚决,从而比(1)句更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坐看云起、静观世变的伟人形象。

品读这两种译文,我们应该坚信这样一个写作的道理:词须达意,文不厌精——翻译,也应作如是观。

作者单位:浙江余姚二中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