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七年级语文(下)《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 2024-04-24 06:45:46

一、文学常识填空。

七年级语文(下)《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夸父逐日》选自《 》,夸父是古代 人物。

2、《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由西汉淮南王 等人编著。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北饮大泽( )(2)饮于河、渭( )

(3)怒而触不周山( )(4)地维绝( )

(5)水潦尘埃归焉( )(6)夸父与日逐走( )

三、下列加粗字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饮于河 于厅事之东北角

B.道渴而死 怒而触不周山

C.夸父与日逐走 陈太丘与友期行

D.弃其杖 其夫呓语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 。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3、《夸父逐日》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4、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自《列女传》 (参考译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1、解释加粗的词。 孟母方绩 今而废之 2、 孟母用刀割断她织的布,是什么动机? 3、 孟母认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4、 你还知道孟子和他的母亲的其他故事吗?请写出其他的典故来。 5、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成名了,你能从本文中探索孟子之所以成功的几点原因吗?

参考答案

一、1、《山海经》 神话 2、《淮南子》 刘安

二、(1)到北方(2)黄河(3)撞、碰(4)绳子、(5)积水(6)赛跑,

三、A

四、(1)夸父与太阳赛跑。

(2)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

五、1、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2、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4、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5、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六、1、织布 荒废

2、让孟子明白半途而废是不会有成就的。

3、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4、孟母三迁 孟母买豚

5、(1)母亲良好的教育(2)孟子知错能改。(3)孟子勤学不息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