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更新时间: 2024-03-29 07:24:59

1、孟子生平及《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后人尊称他为孟子,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其父母不详。一说,其父名激,字公宜;其母有“断机”“三迁”等传说,极注重对孟子的教育。孟子曾受业于儒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而加以发挥,成为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孔子的中庸学说传曾参,曾参传子思(孔伋,孔子的孙子),子思再传孟子。孟子曾游历齐、鲁、宋、膝、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的客卿。因其思想不合时宜,故未被采纳。后来便不再出游,同其弟子“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

《孟子》一书,是孟子同其弟子万章等人所著。一般认为,该书观点、文风、语言均较一致,应是经过孟子本人统一编定的。另一说,该书是其后代门人所辑录的。《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11篇,现存1篇。相传另外4篇已佚。本书记载了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观点和政治活动等。后人把《孟子》同《大学》、《中庸》、《论语》合列为“四书”,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孟子的文章气势雄伟,感情充沛,爱憎分明,辞锋犀利,善用譬喻,如“五十步笑百步”“举一羽与舆薪”等。也善用寓言,幽默风趣,如“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

2、孟子的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孟子生活的年代,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孟子从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中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在他的学说中,也包含有进步的一面。孟子的主要学说,是“仁政”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思想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孟子的“仁政”思想还有: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的,“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也可对国君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孟子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主张君子应做到“不扰民”,指出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要得民心。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