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0
更新时间: 2024-04-26 01:34:47

一、教学对象分析;中专学生,由于他们仅是初中生毕业起点,知识水平较;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0

二、教学内容分析;朱自清是中国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2、把握文艺语体形象性和情意性的语言特征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2、通过反复朗读,能背诵课文采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中专学生,由于他们仅是初中生毕业起点,知识水平较低,自学能力、自制能力都较差,而且也缺乏比较准确的独立见解,因而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之以法,启发思维,提高审美、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朱自清是中国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荷塘月色》一文将叙述、描写与抒情融为一体,具体细腻地描述出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月色,展现了偷得片刻自由的淡淡的喜悦,流露出终究无法摆脱的隐隐哀愁,抒发了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景物、情景交融的写法。

2、把握文艺语体形象性和情意性的语言特征。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2、通过反复朗读,能背诵课文采-6段。

(三)情感目标

1、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向往自由、宁静生

活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物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因而,教学活动中,宜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答疑-明确、总结”的模式进行。

(二)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在课前拟定思考预习题,布置学生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三)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作品的形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构安排

(二)写景的层次

(三)语言的运用

六、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初中学过的散文《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是绮丽细腻,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致委婉地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引入本课《荷塘月色》。

解题:《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早期作品之一。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写的特定处所。月色是

文章描写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朱自清陷入苦闷之中。他既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他就是在这样矛盾苦闷的心情下写了《荷塘月色》的。

(二)疏通字、词、句并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1、听录音朗读

要求:听清读音

正音:踱(duo)、蓊(weng)、脉脉(mo)、倩(qian)

解释:幽僻:幽静、僻静。

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大意:大概的轮廓

(媒体显示)

2、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夜深人静时去荷塘观赏月色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全文的主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静,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江南采莲习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媒体显示)

(三)讲读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提问:作者为什么惦念起荷塘来了?作者写自己 离开沉浸在寂静中的家有什么用意?

师生共同谈话:注意“忽然”两字。

月亮升高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见了,妻子拍着闰儿也渐入睡。周围已经沉静下来了,本来可以好好想些问题,但是,许多的事萦绕在自己头脑中,无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的。

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象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荡。

(四)讲读第二部分

1、提问:这一段是按照什么线索来写的?

学生回 答,教师归纳,这一段是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过程来写的。 按照作者的活动、视线的转移,有层次地层现荷塘月夜的美丽景色,抒发作者的感情。

小路(第2段)--荷塘(第4段)--月色(第5段)--荷塘周围的树(第二段)

漫步——思索(线索)

(媒体显示)

2、讲读第2自然段

文章先写去荷塘必经的小路。提问:这条小路有些什 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作者抓住了小路的曲折、幽 僻、多树的特点,这三者中,幽僻是主要的特点。 曲折与多树是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小路沿荷池而筑,随荷池弯曲,呈酶折之态。多树则蓊蓊郁郁,更显幽深僻静。

文章用了对比的方式,衬托出月下小路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和今天的淡月比,写出景色朦胧,富有诗意,第一次把“月色”点了出来。

3、讲读第3自然段

提问:这一自然段节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请你说说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请学生把“象今晚上,....现在都可不理”这段话划出来。这是作者感受的具体内容。作者 感到在这种幽僻的环境之中,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在这种环境里,可以不做违心的事,不说违心的话,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抛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

向往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进一步点明了夜游的原因。

4、讲读第4自然段

请一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把本段所用的 比喻划出来)

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塘的景色?学生回答。教 师归纳:按照作者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描写荷塘的景色。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最后写送来的缕缕的荷香。作者先展示三者的静态,用 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它们的神韵。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把缕缕荷香比作“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讨论:这些比喻为什么让我们感到非常贴切?

明确:荷叶,高高出水,象洒开来的裙。

荷花,白色的,小小的,象是碧天中的星星,落在蓝色天鹅

绒上的珠子。

荷香,若有若无,远一点才能嗅到它的缕缕清香。

作者抓住了荷的特点来形容比喻。

(媒体显示)

提问:文章是怎样写出荷叶、荷花的动态的? ;’

教师归纳:文中运用“颤动”、“传过”、“闪电”、“霎时”等词,把一刹那间,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恰当地表现出来,把只能意会的细微之处,确切地言传出来,可见作者用词之精妙。本自然段中多用比喻,是一个特点,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真切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喻,有时用一个,有时用两个。凡是连用两个以上比喻的,称为“博喻”。如本自然段中用“明珠”、“星星”比喻荷花就是。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更加具体鲜明,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本自然段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比喻:把荷香比作“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令人捉摸不定的感觉与渺茫的歌声(听觉)沟通起来,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一般称作“通感”。本自然段没有直接写月光,但处处是在写月色,扣住一个“淡”字,把荷塘在淡淡的月色里呈现的美景逼真地再现出来。

5、讲读第5自然段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