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王安国与李弥逊《清平乐·春晚》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更新时间: 2024-04-25 20:50:43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与李弥逊《清平乐·春晚》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北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①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清平乐春晚

[南宋]李弥逊②

一帘红雨,飘荡谁家去。门外垂杨千万缕,不把东风留住。

旧巢燕子来迟,故园绿暗残枝。肠断画桥烟水,此情不许春知。

[注]①小怜:指歌女。②李弥逊:吴县(今苏州)人。任户部侍郎时忤逆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作此词时,苏州已沦陷。

(1)请指出王词中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简要说说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莺儿费尽唇舌挽留春天,但也留不住。既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晚春景象,也含蓄地表达出词人的惜春之情。

(2)同:都表达了伤春、惜春之情和身世感慨。异:李词还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和深深的家国沦陷之悲。

赏析

《清平乐春晚》是宋代词人王安国的作品。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惜花惜春的情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格。全词情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清平乐春晚(王安国)赏析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贺《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顾夐《虞美人》云: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是有着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的。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这景象发人深思。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