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四单元
更新时间: 2024-03-28 23:12:02

第I卷(60分)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四单元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瞩(zhǔ)目酝酿(niàng)阳光明媚(měi)

B.嬉(xǐ)笑雏(chú)菊布热金卡(kǎ)

C.拎(līn)着游说(shuì)生杀予(yǔ)夺

D.揩(kái)油骷(kū)髅亘(gèn)古未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噩梦迟顿人事沧桑豁然开朗

B.脚趾磕睡扭转乾坤安分守己

C.老茧宽敞翻箱到柜逆来顺受

D.黯然汽艇金碧辉煌绿树成荫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句是()

A.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B.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

C.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

D.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看着这种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鸦捕鱼的事了。

②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要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③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中消失。

④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表,这可真令人深思。

A.喂养黯然视觉勘误B.饲养黯然视野勘误

C.饲养暗然视野刊误D.喂养暗然视觉刊误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访问这里之后,不说些什么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这里遇难的人们。

②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来得比哪年都早。

A.如果或对于可能B.只要或对可能

C.只要和对于或许D.如果和对或许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再三叮嘱我给你问好,可一见你面我高兴得什么都忘了,竟把他这耳提面命也丢到了脑后。

B.族的优秀文艺总是在标新立异,总是同自己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习惯、感情、审美趣味、表达方式及生活特点紧密相连。

C.他非常激动,高声争辩到:“你们所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D.星期王宁迟到二次,因此,班级在年级学习纪律的评比中被扣掉5分,班主任为此在班内批评了他,以儆效尤。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B.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

D.一位老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的硕大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8.填入下面句子中画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你总觉得,他身上有那么一个窍没有打通,因此无法豁然恍然,具备充分的现实感。跟他交谈,。

A.既不像滚雪球那样,你来我往,此起彼伏,也不像打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愈滚愈大。

B.既不像打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愈滚愈大,也不像滚雪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

C.既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愈滚愈大,也不像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

D.既不像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也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愈滚愈大。

9.根据语境为下列两副对联选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时,美国作家斯诺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上海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挽联是: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何人领呐喊?

先生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②1990年,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逝世,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即书一联以悼之。挽联是:

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

A.寰宇已经叱咤风云B.中国不幸叱咤风云

C.中国已经身先士卒D.寰宇不幸身先士卒

10.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互换后不影响表达效果的一组是()

A.请贵宾参观泰和殿后到鹂馆用膳。——赶快吃饭别磨蹭。

B.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在所不惜!——你再不老实,小心我敲你的脑袋瓜!

C.正是在这种氛围里,品茗之妙达到了极致。

——今儿没事儿也是闲着,哥儿几个喝茶去!

D.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的字词的意思也起了变化。

——美好的景色,我不知在作文里用什么字眼儿来描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此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窅(yǎo)然,远去貌。

11.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问”起,问者当是当时“俗人”;二句应答而“笑而不答”,表现出一种矜持与几分神秘,也使诗增添了曲折美。

B.后两句写“碧山”之累,实是对“何意栖”的回答。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曲折、含蓄的韵味。

C.“心自闲”是诗人山居心境的一种写照,这种“闲”情皆因所栖“非人间”;因而诗人劝问者不要与权贵同流合污,远离尘嚣。

D.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其有问有答,回答有虚有实;语言质朴,接转轻灵,情绪舒缓;诗意淡远而蕴意幽邃。

12.下列诗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的情调相近的一项是()

A.风樯水槛尽飞花,一曲春波潋滟斜。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D.花红意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3.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光明

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夜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

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A.诗的开头用“风雨”、“夜”、“荒郊”等词语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旨在为下文写对光明的渴求作铺垫。

B.“上帝快给我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这几句诗中连用两个感叹号,语气非常强烈,这是一个对光明执着追求的强者对主宰万物的上帝的不解与埋怨。

C.最后四句,诗人借上帝之口,告诉人光明只能靠自己去创造。这同《国际歌》中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蕴是相通的。

D.通观全诗,有些句子似乎不那么顺口,寓意也比较单纯、直接,因此,在艺术构成上显然没有作者的散文《春》、《背影》那样圆熟,由此可看出此诗写于白话新诗草创之时。,通过种种联想和想象,揭示了“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主题。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14.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列了大量的数据,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揭露。

B.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

C.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D.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15.对第一段中加横线句子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B.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C.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D.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16.对第二段文字表达效果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段整句,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B.这是一段散句,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C.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D.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剥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节自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17.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

A.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B.由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

C.由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D.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18.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青铜器上的一些刻画文字极相类似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为数不多

19.第3自然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能证明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已用颜料和柔软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20.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未阐明。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第Ⅱ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7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斯·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h)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

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码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1.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选择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

(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a)(b)

——(c)(d)

——(e)(f)(g)(h)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

(a)→(b)→(c)→(d)(e)(f)(g)→(h)

22.“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土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2分)()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土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阵亡的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23.“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2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25.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26.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4分)()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C.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

I.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27.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2分)

五、(12分)

28.新闻稿的基本结构分、、、等四个部分。(4分)

29.夏衍,原名,现代著名。主要剧本有、、

等。(5分)

30.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它反映生活迅速及时,是文学创作中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和。(3分)

六(8分)

31.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人没有绝对的完好,水没有绝对的纯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我们不能要求每一物,每一事都完美无缺。

32.请根据下列信息的内容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要包括清华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形成这一形势的原因)。

近日,300家北京地区用人单位陆续走进清华大学,在2000届毕业生中招揽人才。许多公司除许诺年薪3万到10万元的优厚待遇外,还承诺提供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机会,但清华大学最优秀的学生仍难以招到。

清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忠诚介绍:“截至3月初,就有950家单位向清华要人。由于清华有相当多的学生将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继续深造,485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就业的只有1400人,供需比达1:10。”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今天,为什么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供不应求?除一流学校的信誉和一流人才的质量外,现代化的学生就业服务计算机系统也功不可没。

七、作文(50分)

33.平凡淡漠的故园旧貌,尘封已久的童年琐事,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一种不经意的触动,沾惹出缕缕扯不断的情思……

阅读下面诗句,根据诗文点触,写一篇记忆家乡(故地)风物人情或童年生活的散文,不少于700字。

深夜/有小河爬进你的梦/用清波痒酥酥地荡你的心绪/檐头滴雨/也会挤到你的桃花枕头上来/低吟浅唱出/许多已经淡忘的田园镜头/而蘑菇会在一个偶然的早晨/约会在密密的青枫林子里/学着你/悄悄品尝青色橄榄/三二只鹭鸶/扑散一缕缕密匝匝的雾丝/在一大片明静的水田里/寻觅你遗失在那里的流恋……

参考答案

一、1、C2、D3、B4、B5、A6、B7、C8、D9、C10、D

二、11、C12、B13、B

三、14、C15、A16、D17、D18、B19、D20、B

四、21、B22、C23、B24、A

25、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26、BDEG27、朴素

五、28、标题、导语、正文、背景

29、沈端先剧作家《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赛金花》

30、“轻骑兵”新闻性文学性

六、31、玫瑰,色香俱佳,可浑身是刺黄金没有绝对的纯度

32、一流的信誉,一流的人才质量,一流的就业网络,使一个清华学子十家争。

七、33、(略)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