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老王》比《祝福》多了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4-25 13:29:53

如果说《老王》一文仅仅写了老王孤独痛苦的命运以及在被上帝遗忘的不幸命运中仍闪烁着内心善良的光芒,那么《老王》的价值就很有限了。因为对百姓苦难的关注和同情,文学史上可谓佳篇叠出,从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直到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如果《老王》的着力点在这里,那么我们无非又多了一次情感的激荡,但在精神的成长上似乎并没有提供多少新的资源。这样的文章多读一篇与少读一篇似乎也没有多大区别。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能促使人精神发育,灵魂苏醒,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精神大厦。仅仅停留在道德的激情的批判,恰恰表现出思考的缺失、思考的无力,对现实苦难缺乏担当的勇气。

《老王》比《祝福》多了什么?

《老王》一文的价值恰恰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特质,一种先前我们比较陌生的价值观念。相比于以前我们曾有的民本思想,阶级观念,以及大行其道的民族主义观念,《老王》第一次让我们拥有了人类的眼光,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苦难,思考苦难的价值以及我们面对的方式,让我们以一种更宽广的胸怀来担当苦难。那么我们就走进作品去跟随作者的笔触,追寻思想的光芒。

老王和我是在乘车过程中熟悉进而熟识的,一个是乘客,一个是三轮车夫,一个是社会精英,一个是处于底层的社会边缘人。然就是这样似乎永远不相交的人生竟然会融合在一起,是什么原因让老王敞开心扉呢?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弱者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融合到了一处。在〈祝福〉中许多人倾听祥林嫂的苦难那是为了从别人的苦难中获得满足,这本不奇怪,但接受过新知识新思想的“我”在面对祥林嫂的苦难同样缺少理解与尊重,选择的是逃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同情与怜悯,看不到对苦难的担当意识。老王里的“我”恰恰补上了这一点,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对生命的尊重,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同情,一种对于苦难的共同参与感。而这并非停留在思想的层面,而是生活中的自然流露,所以在“我们”流放干校,女儿能够拿出那贵重而我们急需的一大瓶鱼肝油送给老王,治好老王的眼疾。所以面对老王的不幸:“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没有高高在上的同情与怜悯,而是参与其中的苦难同感。这种贴近大地行走的精神姿态是我们所陌生的,我们在遥远的俄罗斯大地上看到过他们的身影。这是屈原、杜甫身上所未见,也未在陶渊明的东篱下出现,甚至在“五四”启蒙巨子身上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

正是这种对于苦难的共同参与感让老王扶病也要上“我家”来,哪怕卧床不起也要托人传话,因为老王知道在这人世间还会有人惦记他、理解他、尊重他。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感受到人的尊严,对生命的敬畏。老王生命最后时光里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不仅仅是报恩,那样的话完全可以请人代劳,正如他托人带话一样。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老王病重期间是怎样的孤独和悲哀,那比平时更多的孤寂和别人更多的厌弃。正是对于人间温情的渴望,让老王拼着余生的力量来到“我家”,寻求最后的慰藉。人毕竟是渴望温暖的!

“文革”的苦难毁掉了许多人,暴露了人性的卑劣,但苦难也锤炼了人,净化了人。促使人思考苦难,担当苦难。所以对于老王的死,“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文革”中自身的苦难,老王的苦难人生,促成了“我”精神的升华,面对每一个不幸的人我们都有愧怍,因为我们都是人,我们是一体的,每个个体的不幸是我们整个人类的不幸,每个个体的残缺是我们整个人类的残缺。人类就象茫茫大海中的孤岛,每一块被海浪卷走的沙石都是整个岛屿的损失。还是海明威说得好,“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的程度恰恰表现在对弱者的尊重和关怀!

老王让我们发现苦难并没有压跨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苦难毕竟孕育出全新的知识人,一种拥有人类眼光、人类情怀的知识人。这一缕天光终将照亮华夏民族的未来。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