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八)
更新时间: 2024-04-20 05:51:59

樊迟跟随孔子在天坛下散步,问孔子:“请问老师:如何能提高道德修养、去掉恶念、辨别迷惑?”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八)

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做事,后考虑个人得失,不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去指责别人,不就能去掉恶念吗?由于一时的愤怒,克制不了自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不是很迷惑吗?”

“一朝之忿”比喻一时的气忿。

(出自《论语》)

隔岸观火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

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

乾康说道: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全诗大意:

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

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

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

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

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

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

(出自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

“一狐之腋”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自《史记•赵世家》)

钟鸣漏尽

田豫是三国时渔阳郡人。

田豫帮公孙瓒守东州县时,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人来攻取东州。大家都很害怕,准备投降。田豫登上城楼对王门说:“你受公孙将军厚待而离开他,一定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今天却回来为贼人出力,由此可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即使只有提瓶打水才智的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我已经接受了公孙将军的任命,你为什么不马上来進攻?”王门羞愧的退走了。

田豫到南阳任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作乱,率领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成为南阳的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那些囚犯,向他们表达朝廷的宽厚,给他们自新之路,打开刑具全部释放。山里的盗匪知道了,一天之内便都散伙了。田豫上表奏明这件事,朝廷大加赞赏。

田豫70岁时,朝廷升他为中郎将,领并州刺史。田豫多次请求退职,朝廷认为他身体很好,不同意。田豫说:“过了七十岁还占据着官位,就像滴漏(滴漏,古代夜间计时器)已经漏尽,晨钟已经敲响,却还夜行不休,这是对百姓在犯罪啊。”最终辞去了职位。

“钟鸣漏尽”指深夜。也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出自《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求仁得仁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今河北省)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想立叔齐为太子。他死后叔齐想把王位让给兄长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

于是逃走了,叔齐觉得自己不应该继承王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推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岐(今陕西岐山)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长途跋涉来到西岐。此时,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了,追认西伯昌为文王,带着文王的棺木,向东方?M军准备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不赞成这种以暴易暴的做法,拉着周武王的马缰绳劝他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朝的臣子却要讨伐君主,这叫做仁吗?”周武王不听。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里挖野菜,后来就饿死了。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圣贤。”

子贡问:“那样的圣贤却被饿死了,难道他们就没有什么怨言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仁德,他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求仁得仁”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得以实现。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和《论语•述尔》)

[原文](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个富商家庭。

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过好朋友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M士考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了解元称号,还?M了监狱,释放后唐伯虎感叹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后来宁王朱宸濠听说了他的才能,用丰厚的待遇来聘请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发现宁王有谋反作乱之心,于是佯狂使酒,宁王没办法,只好让他回了家。

回家后,唐伯虎安心过起了以文会友、挂画为卖的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出自《明时•文苑列传•唐寅》和明•杨仪《明良记》)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

“一狐之腋”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自《史记•赵世家》)

日暮途远和倒行逆施

伍子胥家世代都是楚国忠良。楚平王听信谗言,要杀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了斩草除根,派人骗吴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回来。伍尚明知道有杀身之祸,但他还是去了;伍子胥不愿回去送死,忍受了许多辛苦,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逃离了楚国,到了吴国。

十多年后,伍子胥带领吴军攻入楚国的国都郢都。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打开了棺材,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狠狠的鞭打了三百下。并在楚国范围内搜捕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

伍子胥的老朋友申包胥给伍子胥写信,责备他报仇的手段太过狠毒。伍子胥回信说:“我活在人世间的日子也不长了,就象是一个行路的人,天色已经很晚了,而路途却还很遥远,心急之下,就做出了违背常事的事情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日暮途远”比喻一个人处在窘迫的境地之中,没有一点办法。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敲门砖

据宋朝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中记载,一天,冲元从窗外走来,东坡问:“何为?”冲元答:“绥来。”东坡说:“可谓奉大福以来绥。”

原来这是冲元登科时所作的赋句。冲元道:“敲门瓦砾,先生您还记着!”

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地,即可抛弃。

掷地有声

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在章安(在今浙江台州)做官时,孙绰写了篇《游天台山赋》,说置身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

的天台山,

便会“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辞致新奇,绘景如画。文章写成后,孙绰拿给朋友范荣期看,并开玩笑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之声。”荣期每读到佳句,总是说:“就应该这么写啊!”

当时人都以得到孙绰的文章为荣。

“掷地有声”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自《晋书•孙绰传》)

一动不如一静

西湖灵隐寺前有飞来峰,飞来峰的东麓有天竺寺。

有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到天竺寺和灵隐寺礼佛,途中经过飞来峰,孝宗皇帝问相陪的净辉和尚说:“既是飞来,为什么不飞去?”净辉说:“一动不如一静。”

“一动不如一静”指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

初发芙蓉

颜延之和谢灵运是南北朝时诗人,都以辞采闻名。

有一次,宋文帝出了个题目,让他俩作诗,颜延之很决就写成了,谢灵运却写了好久才完。颜延之问诗人鲍照:“我的诗和灵运相比,优劣如何?”鲍照说:“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你的诗象列绣铺锦,也是满眼雕绘。”

“初发芙蓉”芙蓉是荷花,指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自然。

(出自《南史•颜延之传》)

[原文]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畏首畏尾

春秋时代,晋、楚两个强国争当盟主。

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会见诸侯,郑国国君没有来,晋灵公以为郑国和楚国往来,很生气。郑国公子归生知道这事后,就给晋国写了封信,首先回顾了郑国和晋国的友好,然后解释了郑君没来参加的原因,最后说:“我们国君在这三年来,先后多次去朝见你们晋君,对晋国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和诚心了,可还不能使你们感到满意,而我们已经无法增加这诚意了,除了亡国。古人说:‘畏首畏尾,身余其几?’郑国现在的处境便是这样,既怕楚国攻打,又怕晋国袭击。而晋国的命令又好像没完没了似的,这使得我们郑国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将全国力量集合起来,等候你们晋国大军的到来……”

“畏首畏尾”形容人胆怯多疑,对什么事都怕,既不敢进,又不敢退。

(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

黄卷青灯

陆游生在积弱积贫的南宋,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由于当时主和派势力很大,陆游受到排挤。

他三十岁时,在礼部考试中被除名,四十二岁被免官。四十六岁时,陆游入蜀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一年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入幕办理军务,这让陆游很兴奋,因为四川宣抚使驻南郑(今陕西汉中),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战派的领袖。

陆游积极投身军旅生活,放马走遍南郑前线,为北伐献计献策。但几个月后王炎被召回,幕府被解散,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了个参议官的闲置,这对于做梦都是“兵戈铁马”的陆游来说实在难以忍受,他在《客愁》诗中写道:

骑马出门无所诣,端居正尔客愁侵。

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

大意:

骑马出门却不知道该去哪里,

回来坐在屋里乡愁渐渐涌起。

面貌憔悴头发花白体力衰退,

只有黄卷青灯让人忘却烦恼。

“黄卷青灯”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油灯发青色的灯光。形容深夜读书的孤寂生活。

(出自陆游《剑南诗篇•客愁(节选)》)

鸟道羊肠

清豁禅师是五代人,知道自己要圆寂了,给众人留下一首遗偈说……

世人休说路行难,

鸟道羊肠咫尺间。

珍重苎溪溪畔水,

汝归沧海我归山。

又吩咐众人说:“我死后把我的尸骨留给虫蚁,不要修建墓塔。”说完就进入湖头山,坐在磐石上,不久就圆寂了。

众人遵照他的遗命,等了七天再去看,发现尸首完好无损,竟然没有虫蚁来侵食。

“鸟道羊肠”比喻狭窄曲折的山路。

(出自《五灯会元》)

不知深浅

唐僧一行西天取经路上,遇见一座高山,峰插碧空,唐僧让猪八戒前去问路。

八戒遇见一位老者,老者说:“此山叫做八百里狮驼岭,中间有座狮驼洞,洞里有三个魔头,吃尽这世上人。”劝说他们不要西去。八戒说:“只有三个妖魔,何劳费心!我师兄一棍就打死一个,我一钯就筑死一个,我师弟一降妖杖又打死一个。三个都打死了,我师父就过去了,有何难哉!”老者笑道:“这和尚不知深浅!那三个魔头,神通广大得很!他手下小妖,南岭上五千,北岭上五千,东路口一万,西路口一万;巡哨的四五千,把门的一万;烧火打柴的无数,共计有四万七八千。”

八戒听了这话,战战兢兢。

“不知深浅”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出自《西游记》七十四回)

堕甑不顾

孟敏是东汉山东巨鹿人,客居在太原。

有一次孟敏背着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问他,他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就劝说他去游学。

十年以后,孟敏名闻天下,位列三公。

“堕甑不顾”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不作无益的惋惜。

(出自《后汉书•孟敏》)

带金佩紫

司马徽是东汉名士。

庞统十几岁的时候,听说他的大名,驾车走了二千里路到颍川来拜访他。到了,见司马徽正在采桑,庞统从车中探出头来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怎么能做妇人采桑的事?”司马徽笑道:“请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走近道,难道不怕迷路吗?你说做人要带金印佩紫绶,那么象伯成、原宪、许由、巢父、伯夷、叔齐(都是古代的圣贤)这些人,岂不都一文不值了吗?”庞统赶快赔礼,说:“我生在偏远的地方,孤陋寡闻。如果不敲洪钟、不叩雷鼓(传说中黄帝用的鼓),哪会知道声音的大小?”

“带金佩紫”

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牧豕听经

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

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

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牧豕听经”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出自《后汉书•承宫传》)

请缨

终军是汉初济南人。从小勤奋好学,博学善言,十八岁时被选为博士弟子。西来长安,汉武帝欣赏他的才干,拜他为谏大夫。

后来,朝廷想派人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捆起来,送到长安来(愿受长缨,必羁南越卫而致之阙下)。”

在南越,终军说服了南越王答应归顺。武帝非常高兴,让汉朝使者留在那里帮助南越王理事。但不久,南越发生内乱,南越王被杀,终军遇难。终军死时,只有二十多岁。

“请缨”缨:驾车时套在马脖子上的缰绳。人们用“请缨”表示主动请求出征、出使等。

(出自《汉书•终军传》)

老马识途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齐大非偶

春秋时代,齐??(xi)公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推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不是我的配偶。”

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齐??公又提起这件事,太子忽坚决推辞。

别人问他,他说:“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就辞别而去。

“齐大非偶”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出自《左传•桓公六年》)

封豕长蛇

楚国的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

伍子胥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消灭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你能使它灭亡,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后来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军队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北),楚昭王逃难在外,申包胥到秦国去搬救兵。他对秦哀公说:“吴国贪婪如大野猪,残暴如大蟒蛇,多次侵食别的国家(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最先受到伤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臣下前来紧急求救说:‘吴国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占领了楚国,成为您的邻国,它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那一部分就是您的土地了。如果凭借您的威灵楚国得以保存,楚国将世代事奉您。’”

秦哀公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宫廷上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有这样的大臣,还不至于灭亡。”终于发兵救楚。

“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出自《左传•定公四年》)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恨海难填

《山海经》上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里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死后变成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常常飞到西山去衔小树枝和小石头,要想把东海填平。

由此人们引申出几个成语,其中“恨海难填”是说人的怨恨就像大海一样,很难填平。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一动不如一静

西湖灵隐寺前有飞来峰,飞来峰的东麓有天竺寺。

有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到天竺寺和灵隐寺礼佛,途中经过飞来峰,孝宗皇帝问相陪的净辉和尚说:“既是飞来,为什么不飞去?”净辉说:“一动不如一静。”

“一动不如一静”指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

伯玉知非

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

有一次,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来看望自己的朋友孔子。孔子请来人坐,问他:“伯玉还好吗?”那人说:“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做不到。”那人走后。孔子说:“伯玉派了个很称职的人来。”

蘧伯玉谦虚谨慎,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淮南子》上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伯玉知非”

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出自《论语》和《淮南子》)

举案齐眉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着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的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家的一些老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

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就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娉礼,准备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的准备着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什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不知妾犯了什么过失?”

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着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去,对妻子说:“你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后来他们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今江苏境内)。梁鸿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梁鸿?M食。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出《后汉书•卷九十三》)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月怀一鸡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的主张。孟子说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问题,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齐宣王问:“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孟子说:“挟着太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为长辈折条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国家没有挟太山超北海那样难,只是折条树枝那样简单。赡养我的父母,从而赡养别人的父母,爱护我的孩子,从而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国大夫戴盈之决定减免百姓的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先稍微减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好吧,我知道这不好了。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彻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

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月怀一鸡”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出自《孟子》)

忠心赤胆

唐三藏别了唐王,离了长安,马不停蹄,不一日来至法门寺。

众僧接到里面,相见献茶,用过斋饭,不觉天晚。众僧在灯下对三藏此行议论纷纷,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只是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而已。众僧不解,问道:“法师指心点头,是为什么呀?”三藏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在佛像前发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听了,人人称羡,个个宣扬,说他是“忠心赤胆大禅法师”。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出自《西游记》第十三回)

挥戈反日

周武王在孟津(在今河南洛阳)东渡黄河,准备讨伐商纣王,河水突然逆流,波浪狂打船只,飓风大作,人马不能相见。周武王左手紧握大斧,右手高举大旗,瞠目喝斥道:“我去为天下除害,谁敢阻拦!”于是风停波罢。

鲁阳公和韩国的军队作战,战斗最激烈时,太阳要落山了,鲁阳公把手中的戈向天空奋力一挥,太阳为之后退三舍(一舍是三十里)。

“挥戈反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周公吐哺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助周武王消灭了商纣。周武王死后,周成王还是个婴儿,他又辅佐成王管理天下。

周朝把鲁地封给周公,周公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去管理。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可是我常常要中断洗澡,多次吐出口中的饭,赶快出来迎接来访的客人,就是这样还害怕让天下人寒心。希望你到了鲁国,不要以自己的地位骄人。”

“周公吐哺”形容礼贤下士。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原文]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鸡鸣而起

孟子说:“鸡一叫便起床,孜孜不倦行善的人,是舜一类的人;鸡一叫便起床,孜孜不倦求利的人,是跖(人名,春秋时的大盗)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别的,只是利和善的不同罢了。”

“鸡鸣而起”鸡一叫就起床,形容非常勤奋。

(出自《孟子•尽心上》)

老马识途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唾面自干

这个典故出自《新唐书•娄师德传》。娄师德在刑武则天时做过宰相,他的处世哲学就是妨忍耐。娄师德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大。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以求得别人的原谅,不在脸上露出愤怒的颜色,他曾与李昭德一起走路,娄师德长得很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气地说:“被乡巴佬拖累!”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做乡巴佬,又有谁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辞行,他教导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痰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就是了。”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把它弄干净,是想躲避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才算能忍耐。后来用唾面自干来形容受了污辱,不作反抗,尽力忍受。

狗尾续貂

貂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古代常用貂尾来装饰重要大臣的帽子.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赵王伦传》赵王司马伦是晋宣帝司马懿

的第九子。晋惠帝上台以后,他更与大臣孙秀合谋,赶跑惠帝,自己当了皇帝。接着司马伦便于工作滥施赏赐,对曾为他篡权出力的人一律加官封爵,一时间出现了“每朝会,貂蝉盈庭的局面。后来封的大官实在是太多了,貂尾不够用,只得用狗尾巴来代替,这就是狗尾续貂的本意。比喻不相称的东西混在一起。后来也用作自谦之辞,指以自己很不像样的东西接续好的东西。

拒人千里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

孟子说:“听到这一消息,我喜欢得睡不着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能力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有智慧有远见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是因为见闻广博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着呢?”

孟子回答说:“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公孙丑问:“就是因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孟子说:“对,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更何况是鲁国呢?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赶来提意见;听不進去别人的意见,那人就会说:‘喔喔,你说的这些我早就知道了!’‘喔喔’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在一起,想治理好国家,能办得到吗?”

“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出自《孟子•告子上》)

紫芝眉宇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

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讲究信义。如果有什么差错,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决不连累别人。”第二天那人背着死虎回来了,一县人都感叹不已。

由于元德秀平日里把自己的奉禄都接济了县里的孤遗,到离任时,他的全部财产只是一匹细绢,坐着柴车而去。因为喜欢陆浑的山水,元德秀就去那里隐居。家里没有围墙也不上锁,也没有仆人。遇到荒年,有时一天也吃不上饭,元德秀喜欢喝酒,常常弹琴来自娱。宰相房?g每看见元德秀,都感叹说:“见紫芝(元德秀的字)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紫芝眉宇”形容人德行高洁。

(出自《新唐书•元德秀》)

隔岸观火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

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

乾康说道: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全诗大意:

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

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

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

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

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

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

(出自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徙薪曲突

“突”是烟囱,“徙”是迁移,“薪”是柴草。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霍光传》

西汉时,大将军霍光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近20年,权倾朝野。茂陵的徐福看到霍氏专权,又行逆道,料其必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于是三次上书汉宣帝,望汉宣帝采取措施。但汉宣帝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后来,霍光死后,他的家人谋反,有人告发,宣帝将霍家满门抄斩,并株连九族。宣帝对告发的人大加奖赏,却把上书的徐福给遗忘了。

有人为徐福打抱不平,就上书宣帝,说:战国时,齐国人淳于髡有一次去朋友家作客,见到主人家的烟囱太直了,旁边还堆满了柴草,于是就劝说主人:“你应该把烟囱改成弯的,把柴草搬远点,否则会有火患。”主人听了,并不回应。不久,这家果然失火,幸亏邻居们来帮忙,才将火灭掉。主人为了感谢邻人的相助,就办了酒席答谢他们。酒席上,因奋力救火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座,其他的论功行赏,独独忘了当初给他警示的淳于髡。有人看不过眼,就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客人一言,不至于今日落得费酒、肉,办宴席,差点亡于火灾。今天你论功请宾客,建议你曲突徒薪的人被忘在一边,而焦头烂额者却为上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主人这才醒悟过来,赶忙请来淳于髡。如今茂陵的徐福数次上书请陛下防止霍氏有变,却没有奖赏。望陛下能明察,重视徙薪曲突之策。

宣帝于是赐徐福帛十匹,并许以官职。

徙薪曲突意为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来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霜露之疾

汉朝的公孙弘年轻时很穷,在海边放猪。四十岁时开始学习《春秋》,六十岁时,汉武帝广招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被征为博士。七十六岁时公孙弘当了丞相,封平津侯。虽然贵为三公,但公孙弘生活却很简朴,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故人宾客,家里没有什么余财。

后来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追拿其党羽正紧的时候,公孙弘却生病了。他觉得自己关键时刻不能给国家出力,给汉武帝上书请求辞职。汉武帝回信说:“……你不幸得了小病,就像寒霜朝露一样,很快就会好的,目前朝廷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你看看医生,休养休养,好了就回来,为什么要辞职呢?”

又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做为养病之用。不久,公孙弘的病好了,就又上朝理事了。

“霜露之疾”形容病很轻,很快就会痊愈。

(出自《汉书•公孙弘传》)

惘然若失

黄宪是后汉慎阳(今河南正阳)人,家境贫贱,父亲是个牛医。

颍川荀淑和黄宪偶然相遇,当时黄宪才十四岁。荀淑和他说话,不想说了一整天也不愿离去,最后对黄宪说:“你可以做我的师表。”同郡的戴良才高气傲,然而见了黄宪未尝不正容,回到家里,惘然若有失。他母亲问他:“你又去见了那个牛医的儿子了吗?”同郡的陈蕃、周举常常相互叹息说:“几天看不见黄生,鄙吝之心复生。”

开始黄宪被推举为孝廉,后来又被举荐到京师任职,但黄宪到了京师只是看了看就回来了,最终也没有就职。

“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出自《后汉书•黄宪传》)

枭将东徙

汉代的刘向为了说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举了个寓言故事:

枭(一种猛禽)遇到鸠(一种水鸟)。鸠问它:“你要去哪里?”枭说:“我要搬到东方去住。”鸠问它为什么,枭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到东方去。”鸠说:“那你就改一改你的叫声吧,如果你不改的话,你到了东方,东方的人也会讨厌你的。”

“枭将东徙”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出自刘向《说苑•谈丛》)

甘棠遗爱

召虎是周宣王时的一位大臣,人们称他为召伯。他巡行各地时,不要老百姓为他盖房子,都是在路边的甘棠树(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下搭个草棚办公、过夜,连草棚的边也不要人来修剪。

召伯死后,老百姓很怀念他,对甘棠树都不忍伤害,他们唱道:“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伐,召伯搭过草棚。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败,召伯休息过。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拜,召伯说过的。”

孔子说:“我看见甘棠就像看见宗庙一样肃然起敬。”

“甘棠遗爱”对离去的人的怀念,或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

(出自《诗经•国风•南召》)

感戴二天

苏章是东汉时扶风人。

他当冀州刺史时,与属下清河郡太守是同窗好友。有一次,苏章巡察到了清河郡,查知郡守贪赃枉法,而且证据确凿。晚上苏章请清河郡守来吃晚饭。席间,郡守见苏章和他叙述往日的情谊,渐渐地将紧张的心情放下了,说:“人人头上都只有一个青天,而我却有两个。”苏章说:“今天喝酒,全是私交;明天办案,却是公事,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第二天在公堂上,苏章在历数了清河郡守的罪行后,依法将他免职了。

“感戴二天”比喻对他人的帮助感激不尽。

(出自《后汉书•苏章传》)

冻浦鱼惊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行孝道成仙的东晋道士许逊,还有晋时为母卧冰求鲤的王祥,等等。后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演变为成语“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是个至孝之人。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待他不慈,数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不好,于是失去了父爱。他每天被责命清扫牛房。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地事奉他们,毫无怨色。

有一次,继母重病,要以鲤鱼做药。当时天寒冰冻,王祥不顾严寒,来到河中,解开衣服,卧冰求鲤。这时,冰忽然自动裂开,一双鲤鱼跃出河面,王祥持鱼而归。一片孝心,如愿得偿。

乡人惊叹,以为是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上天所致。

(出《晋书•王祥传》)

有脚阳春

唐中宗时,宋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不久,他直言触怒了中宗,被贬为刺史。到地方后,他廉洁奉公,尽力为百姓做好事,使当地民风变得淳朴起来,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

他在广州任都督时,当时广东人都用茅竹建房子,经常发生大火。宋璟教他们用砖瓦盖房,减少了火灾,造福了百姓。后来他当了宰相。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照顾。被宋璟得知后,特地关照吏部不能给他官做。

当时唐玄宗很喜欢一个叫王毛仲的宦官,朝廷上下,巴结他的人很多。王毛仲的干女儿要出嫁,唐玄宗问他还缺什么。王毛仲说有一位客人请不来。唐玄宗说:那一定是宋璟了。在宋璟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当时人们称赞宋璟像长了脚的春天,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

(出自《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

混世魔王

孙悟空武艺学成,告别祖师,驾起筋斗云,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到了花果山。

悟空按下云头,叫道:“孩儿们,

我回来了!”那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大大小小,跳出千万只猴子,把悟空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好宽心!怎么一去这么久?把我们都闪在这里,盼你盼得饥渴!近来一妖魔在此逞凶,要强占我们的水帘洞,我们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许多家伙,捉了我们许多子孙,教我们昼夜无眠。大王若再不来,这山洞尽属他人了!”悟空大怒道:“是什么妖魔,这般无理!你们且细细道来,待我寻他报仇。”众猴叩头道:“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在直北下。”悟空道:“有多少路程?”众猴道:“他来时云,去时雾,不知道有多少路程。”悟空道:“你们不要怕,只管在此玩耍,等我寻他去!”

好悟空,一个筋头跳到半空,去寻那妖魔。

“混世魔王”形容无法无天、穷凶极恶之徒。

(出自《西游记•第二回》)

蔡邕救琴

蔡邕是东汉时的大音乐家。

有一次,一位朋友请他吃饭。他刚走進朋友家门,听见里面有人在弹琴。他听了一会,说:“请我吃饭,为什么这琴声中却透着杀气呢?”于是就回去了。朋友忙去追他,并问他为什么,蔡邕就实说了,大家都很惊讶。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一只螳螂准备扑向一只鸣蝉,我担心它扑不到。这大概是你说的杀气吧!”

有一次,蔡邕经过吴地,看见有人把一块桐木“噼噼啪啪”当柴烧,忙说:“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块做琴的难得的好材料啊!”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用它做成了一张琴,可以弹出“叮叮咚咚”的乐曲。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蔡邕救琴”形容伯乐难求。

(出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石邑深涧

董阏于被派往赵国的上地担任地方长官。

一天董阏于在石邑山,见到一条深涧,像斧削,似城墙;深及百丈,十分险要。董阏于问当地人:

“有没有谁掉進去过?”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问:“不懂事的孩子、白痴、聋哑、疯子,有没有進去的?”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问:“那么牛马猪狗,有没有掉進去的呢?”回答还是没有。

董阏于问:“为什么呢?”

回答说:“这深涧十分危险,谁要是掉進去了,哪还能有性命?因此谁走到这里都万分小心,都不敢去碰它,连牲畜也止步不前。”

董阏于喟然叹息地说:

“我找到治理的办法了:制定严厉的法律,又严厉地行使它,就好比这百丈深涧,那谁还敢去触犯它呢?”

“石邑深涧”用来形容森严的法律。事实上,执法必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立法的原则应该基于扬善。如果法律森严却不扬善,那么这些严厉残酷的施暴者本身也免不了被老百姓扔進那山涧的结果。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金壶丹书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翻面,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

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

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金壶丹书”指锦囊妙计。

(出自《晏子春秋》)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君子。孔子对他说:

“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司马牛问道:

“不忧愁,不畏惧,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畏惧的呢?”

司马牛常常为自己没有兄弟而忧愁。子夏安慰他说:“我听说过‘生死由命运来主宰,富贵由上天安排。’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出自《论语•颜渊》)

下车泣罪

有一次禹出外巡视,见到有个犯罪的人被押着走过。

禹停住车询问,回答说:“这个人偷了别人家的稻谷被抓住,我们把他送去治罪。”禹便下了车,来到那罪人身旁,问他:“你为什么要去偷别人家的稻谷呢?”那人低着头不敢说话。禹也不生气,一面规劝他,一面流泪。禹的左右都很不理解,问:“这人偷了东西,送去受惩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不知大王为什么要流泪呢?”禹哭着说:“我不是为这个罪人流泪,而是为自己流泪啊。从前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老百姓都和他们同心同德;如今我做了领袖,老百姓却不和我同心同德,做出这损人利己的事来,所以我内心非常难过!”

禹就取出一块龟板,在上面刻写了“百姓有罪在于一人”八个字,然后把那罪人放了。

遇事向内去找,这正是圣人的风范。

(出自刘向《说苑•君道》)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市道之交

战国时代,廉颇为赵国立了许多战功,被封为上将军,他家每天都来许多客人。后来廉颇被罢官回家。这时,那些客人一个也不来了。

公元前262,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0万士兵,燕国又来趁火打劫。危难中,廉颇又被起用,他不负众望,打败了燕军。当廉颇当了相国后,那些客人陆续又来了。廉颇很看不惯,说:“诸位,你们还是请回去吧!”

有一个客人站出来,说:“廉将军,你得势的时候,我们来追随你;失势时,我们就离开你。天下的人都是因为利益关系交往的(市道之交),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发火呢?”廉颇无话可说。

“市道之交”是说人们出于个人利益而相互交往。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琴俱亡

王徽之和王献之(字子敬)是兄弟俩,他俩感情很好。

有一次,家里失火。王徽之吓得鞋也顾不得穿,逃了出去。王献之面色不变,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

有一天半夜,家里来了个小偷。王献之发现后,慢慢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吓跑了。王徽之很佩服自己的弟弟。

不久兄弟俩同时病了,还都不轻。算命的说:“人要死时,如果有人愿意代替他去死,那他就会活下来。”王徽之忙说:“我的品德不如我的弟弟,让我代替他去死吧。”算命的人说:“你活的日子也不多了,如何代替他呢?”

不久王献之死了。王徽之办丧事时也不哭,只是在灵床上呆呆地坐着。他把王献之用过的琴拿过来,想弹个曲子。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就摔了琴,叹道:“子敬,子敬,你人和琴都走了啊(人琴俱亡)!”他悲痛得了昏过去。一个月后,他也离世而去。

“人琴俱亡”是说人能同生死共存亡,形容感情很深。

(出自《晋书•列传第五十

》)

气壮山河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進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国皇帝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南下。年底,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進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北宋王朝就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钦宗年号靖康)。

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宋王朝,史称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岳飞等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就反对。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写道:“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意思是:我身骑箕、尾两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于本朝。

后人把“气作山河壮本朝”演变为成语“气壮山河”,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一般。

潘文乐旨

成语“潘文乐旨”出自《晋书•乐广传》。说的是西晋年间,有一位名士叫乐广,他善于谈论,却不擅长写作。他想辞去河南尹的官职,却不知该如何把辞呈写得合情合理,让皇上读了后能批准他的请辞。

与他同时代有位叫潘岳的甚有文彩,梁代钟嵘的《诗品》将他的作品列为上品,并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赞语。于是乐广就请潘岳为他代书。潘岳说:“我得知道你的想法,方能动笔。”

乐广就向潘岳讲了二百句,表述了自己的志愿。潘岳极尽能事,成就了这篇辞职书。潘岳也因此而成“名笔”。

当时的人都说:“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也就是说,如果乐广不借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旨,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美文问世。

后世多以“潘文乐旨”来比喻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其实这则成语故事也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如果能相互形成最佳配合,相信会无事不成的。

原文:

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晋书•乐广传》)

破镜重圆

成语故事破镜重圆不仅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古人成人之美的美德。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极为出色。徐德言当太子舍人的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很乱的时期,无法保证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徐德言对妻子说:“以你的才华和容貌,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一定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恐怕我们会永远分离。倘若我们的缘分没断,还能相见,应该有一个信物。”于是徐德言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

等到陈朝灭亡了,他的妻子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给老头吃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面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陈氏看到题诗以后,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饭,杨素了解情况以后也非常伤感,派人将徐德言找来,决定将妻子还给他,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赞叹的。

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并叫陈氏也作了一首诗:“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然后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头偕老。

(

资料来源:《本事诗》)

一落千丈

唐朝时,有个叫颖的天竺(印度)僧人来到长安,他善弹古琴,听的人很多。

有一次文学家韩愈听了他的弹奏,感叹他技艺的高超,写了首诗赞扬他。诗中说:(译文大略)

刚开始琴声像一对男女,尽是恩恩怨怨,突然变得轩昂起来,勇士要奔赴战场了,战场天阔地远,今后的命运如浮云柳絮没有根蒂。琴声一转,风和日丽,百鸟在一起叽叽喳喳,这时看见一只凤凰奋力向上孤飞,一分一寸的上,到最后,好像力气用尽,突然以千丈的速度从高空跌落下来(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我想站起来,马上中止这琴声,因为我已经无法控制我自己,我的衣服已经被泪水打湿。颖师啊,你的技艺确实高超,可是请不要把冰炭放進我的心里啊!

“一落千丈”形容境况、地位等下降得很厉害。

(译自韩愈《听颖师弹琴》)

[原文]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不知所终

向子平是西汉末年河内朝歌人,穷得没钱买食物,好事者送给他,他只取够用的,而把多余的还给人家。大司空王邑想推荐他,被他坚决推辞。向子平读《易经》,读到《损》和《益》卦时,常常叹息说:“我已经知道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不知道生和死到底是什么关系?”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