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实录
更新时间: 2024-04-24 05:22:56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实录

师: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出示聂海胜、费俊龙照片。)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生:聂海胜、费俊龙。

师:是啊,透过这两个名字,我们又怎能忘记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那一个个科学巨人。正是因为这些巨人用他们巨大的臂膀才把这些航天英雄高高托起,直到托上那浩瀚的太空。在这么多的巨人当中,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伟大的名字,他就是——(出示钱学森照片。)

生:钱学森。

师:是啊,没有钱学森等老一辈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航天英雄遨游太空的壮举。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50年前那段难忘的历史,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板书课题。)

师:自由读课题,你们从中得到哪些体会?(生自读课题,谈感受。)

生:我通过“终于”感受到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才能回到祖国。

师:你体会到钱学森回国的艰辛,非常好,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题吗?

生: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师:对于这个词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从“终于”我还可以体会出他在回来之前受尽磨难,还有他等回来的时间长。

师:在“终于”的背后浸透着艰辛,浸透着漫长,浸透着那份难忘的记忆,那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课题吗?

生:(深情地朗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是通过“终于”这个词体会到了题目的含义,老师用黄色的粉笔再把这个词写一遍行吗?(板书“终于”。)好,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把你们体会到钱学森的那份艰辛、那份难忘、那份挫折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自主合作,以读为本

师:现在请你们赶快打开课本,拿起书,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边读边思考你们从文中体会到钱学森回国艰辛的句子,画出来,认真地读一读,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学习得都很认真,现在我想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谁来汇报一下你通过哪个句子体会到钱学森回国的艰辛?

生: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了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师:你们对词语的分析理解能力真让老师佩服。这段话表现出什么?

生:美国政府反对钱学森回国的强硬态度。

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气愤。

师:那你来试读一下好吗?(生试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那你来试试。(生深情地朗读。)

生: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着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近15公斤。

师:注意这段话中有3个(数量词),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生汇报。)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作者在这里连续运用了几个数量词就把钱学森回国的艰辛表现出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像作者一样善于运用词语。好,你们接着汇报。

生: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师:什么样的人行动受到限制?(失去人身自由。)信件受到检查呢?(失去人权。)电话受到监听呢?(失去隐私。)能不能在这个句子中加一组关联词语进一步表现钱学森受到的迫害。

生:不但……而且……还……

师:你们同意吗?老师也加上了一组,你们看看行不行——他不但在行动上受到限制,而且信件受到检查,甚至电话受到监听。

生:行。

师:加上这一组关联词语之后,你看出什么了?

生:程度加深。

师:读到这你心情如何?

生:气愤。

师:正像你们所说的,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他失去的是什么?

生:自由。

三、对比思考,拓展空间

师:还有什么能比失去自由更让人感到痛苦的呢?当人们自由自在地工作、生活,自由自在地享受这些带给他们欢乐的时候;当人们精神饱满,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当人们在大洋彼岸的祖国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可是钱学森——

生: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师: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痛苦,这样的折磨,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而是整整——

生:5年。

师:你们想想这是怎样的5年?

生:艰难的5年。

生:痛苦的5年。

生:思念的5年。

师:这是望洋兴叹,饱煞思念,苦苦企盼的5年。如此艰辛,如此煎熬,如此望眼欲穿,如此充满期待的5年,钱学森有没有屈服?

生:没有。

师:你又是从哪体会到的?

生: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师:现在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会读出怎样的感情?

生:读出强烈的爱国之情,读出坚定的语气。(自由读。)

师:好,现在我就是美国当局的代表,你们就像钱学森一样提出这个要求,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

生: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师:现在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他的决心非常坚定。

师:他的决心是坚定的,无论有多少艰辛,他都不愿放弃。同学们,如果你回到钱学森回国前在美国的生活,你会发现其实他那时在美国生活得很好,文中有一句话写得很清楚。

生: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师:想象一下,他在美国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衣食无忧、收入丰厚……

师:那么当时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呢?(课件,旧中国图片。)看了这些照片你能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当时中国的国情吗?

生:贫穷落后、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低……

四、情感体验,激活思维

师:你们都能通过展开合理的联想来体会文章,这很好。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钱学森为什么宁愿放弃已经拥有的幸福快乐,宁愿放弃金钱、地位、名誉,宁愿在监牢里苦苦煎熬了5年的原因所在了吧。是什么力量,什么声音,什么东西,指引着他,吸引着他,激励着他?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生: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钱学森能回到祖国,仅仅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吗?

生:他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的回国问题。

师:钱学森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祖国的大力支持。这就是他苦苦坚持,苦苦煎熬,苦苦企盼,苦苦等待了5年的原因所在。同学们,像这样的声音,这样的话语,我们听到过的还有很多很多。

生:我们爱自己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周恩来。

师:多么坚强的声音。

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师:多么铿锵的话语。

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师:这是一种亘古不灭的声音,这是一种绵绵不息的力量,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怎能不把伟大的祖国魂牵梦萦。纵使远隔重洋,关山千里,我们也会一次又一次深切地呼喊——

生: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终于,在1956年——

生: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师:作为一个不远万里,历尽千辛万苦的中国人,回到自己的祖国,钱学森说了些什么?

生: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师:现在“终于”回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粉笔把“终于”再写一次行吗?(行。)这个“终于”你体会到钱学森什么心情?

生:激动、兴奋、喜悦……

师:老师也想说说,我觉得他感到幸福,这是游子重见慈母的幸福;这是历经风雨见彩虹的幸福;这是经历了千辛万苦,不为之摧垮,终于笑傲曾经苦难的幸福;这是一个全身心爱着祖国的炎黄子孙终于有机会报效祖国,献身祖国的幸福。来,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生: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师:让我们带着和钱学森先生一样的幸福结束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执教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后,无论是对教材的内容,还是对作者的感情,以及学生对课文的的学习兴趣,我都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始终,用读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学生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读、领悟、体验、揣摩,从而感悟课文的真谛。

此外,我重视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深入地了解学生自主研究的情况,并参与研讨,建立自主互动的课程学习空间,努力创设新型师生关系。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对其学习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肯定,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学生充分地汇报后,我又及时地加以总结,同时有效地布置下一步研究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交流课外收集的信息,提高知识水平。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领悟到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学会阅读。同时,一种强烈的正义感、一种民族自豪感、一种对美帝国主义的愤慨之情和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的责任感,也会伴随着情感的体验过程油然而生。

朗读对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形式。因此,我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注意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朗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

为了更好地缩短空间的距离,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查阅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领域,追求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分享成果的愉快。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语文,从而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要有胆量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感悟,使学生真正地感悟到祖国文化的魅力,在语文的海洋中徜徉的同时得到熏陶。

在课堂上,创造性地理解、使用和处理教材,取舍和丰富教材。既尊重课文的整体,又避免了面面俱到;既突出重点段落,又保持了理解的完整性。对课文内容没有涉及的部分,即内容的空白,却利用了多媒体课件适当地加以补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交流有关钱学森的资料,也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体验,诱发情感共鸣。

在充分理解课文和深入地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的心声诉诸耳际,既是阅读反思,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事半功倍,一举两得。课后,建议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成一篇小文章,努力实现阅读、反思、积累和习作的自然衔接。

执教本课后,自忖在板书的设计上仍需力求精练、深刻。既要言简意赅,又要直指文章中心,做到以字代词,以词代句,以句代段。从而充分地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学习,以突出板书设计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