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
更新时间: 2024-04-18 12:22:58

一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

教育部颁发的惜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以下简称《指南》)指出: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人俭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市高中从2002年9月1日起全面使用俭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高中3年必修、选修课时数各是384个课时,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达到288个课时。

依据上述文件精神,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课题或项目研究为载体的,以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必修课程,它要求高中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内外的语文现象,并借助汉语言文学这一工具去获取知识和掌握事物规律,应用语文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二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

从《指南》和计划(试验修订稿)》的实施要求以及当前的实施情况来看,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其实就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或者说是目前高中科任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困惑。

(一)288个课时应如何分配给学科

《指南》颁布6年多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也得到介绍和推广,但很多地方的一些做法不能令人满意。一些学校把精力都放到搞轰轰烈烈的对外活动、展示和宣传上,只是少数年级或少数学生参与,有的只是在一年时间内(而且往往是高二阶段)在年级主任或者班主任的要求下做l-2个所谓的课题,最后在年级或者学校内公开展示或评奖就算大功告成。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每一科任教师都应该有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义务和责任。目前高中学生所接触的课程有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可是绝大多数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地点、任务和人员等都没有落实到科任教师头上,没有落实到学科教学的课时和计划中,仿佛成为班主任一学年甚至两学年里搞的一个政治性活动,不少学校干脆不搞。笔者认为:这288个课时应该分配给各学科,纳入学科阶段教学的整个计划中。粗略算一下,像语文这样的学科,整个高中阶段应该需要30个研究性学习课时。

(二)研究性学习由谁来评定和打分

研究性学习学分在新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学生在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在选修课中至少达到6个学分,才可高中毕业;而作为必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就高达l5分。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自的必修学分也才lO学分。我们千万不能把研究性学习评分依据和内容等同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它们也有各自的学分。问题是:学生的这个成绩由谁来评定?是学生同伴吗?是师生结合评定吗?由谁来组织实施,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如果是班主任,那么他(她)怎么来判断学生各自专题研究的含金量?目前学校并没有专任的班主任,所有的班主任也都承担着--f]教学任务,或者说也只有在本门学科教学中他(她)才是一个相对的专家。如果学生选择的课题不在他的学科范畴之内,他(她)该如何科学认定呢?笔者认为:由于各个学科教师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都应承担起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研究和结题的工作。这个学分应在各学科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评定。

《指导》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话虽不错。似乎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很难落实。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应该明确操作的主体。如果指导教师不能参与到评分的体系中,不能作为评分的第一责任人,必然导致研究性学习走过场,收效不大。

(三)研究性学习怎样评定和打分

15个学分怎样分配给学科?落实在语文学科上应该是多少分?语文必修科开设时间到高二上学期末结束,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末是选修课阶段,高三下学期是高考复习阶段。作为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应该在什么时间结束?就一个学生而言,在整个高中阶段应该研究或参与研究几个课题?落实到学科上,一个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应该研究几个语文课题?以上几个问题不解决,科任教师就没法组织评定学分。由于《指南》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而需要学校、年级、学科教研组加以创造性解决。

(四)高考试卷怎样体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定

如果高考不考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或者无法科学地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那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为学生查阅资料和综合、灵活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属于“软件”,是隐性的,也许到多年之后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而家长和学校、学生、教师都是现实的,上高中就是要考大学,与其在看不到“成绩的研究性学习上徘徊,还不如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知识学习上来。如果把体现研究性学习水平的考核渗透在高考各学科的试卷中,命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应该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上海、广东已经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全国的全面开设,高考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考查的比重将会有所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非高考科目的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估?如何调动这些科目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高考科目中研究性学习的考试内容如何兼顾城乡学生的差别、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别、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差别?这会不会在学生负担很重的前提下引发新一轮的带有“研究性学习特色”的新题海战?

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家长、学生以及普通高中往往只是重视最后的高考成绩,而不重视研究性学习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想从根本上保证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实施,应当将过程性评价融入高考之中。比如:将研究性学习的成绩、鉴定作为必需材料,列入高考考生档案;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作为必备材料,列入高考考生附件等。

三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策略

【一)整体规划与学科分解策略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落实师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相应措施。我校早就建立了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每一届新生入校时,学校均有相应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三年规划。在计算教师工作量、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等制度上,都已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例如:关于研究性学习学分的量化,我们把它分解在各个学科中,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每门学科各1.5分,剩余1.5分由班主任和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代表共同根据该生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表现予以给分。

(二)指导重点与分步实施策略

高一年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在学科延伸中落实研究内容,以知识探究为主要类型。具体操作上,可围绕每个模块的语文学习内容,在学生学到某方面知识时,教师指导、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促使学生获得学习经验以至形成学习报告。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查寻资料的方法以及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设计和进行的,帮助学生学会寻找解决方案的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现在,我们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很差。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研究的价值,就是过大、过泛。语文教师要不唯书.不唯上,做好“提问”的示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下,不仅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能体会到学习中经常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产生问题,针对具体内容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阶段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书本上的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要注重语文学科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科知识的连接贯通,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科实践的趣味活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提高。

语文研究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也即以汉语言文学问题或汉语言文学内容为触发点,以引发的新问题为研究对象,师生探究加深对汉语言文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突破汉语言文学内容有限的弊端,拓展学生的视野。

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学科综合中落实研究内容,以准学术研究为主要类型,让学生学会用汉语言文学去解读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构。通过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科相互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人的特征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人格的各种要素才得以产生并结合成一个整体。人的活动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充分越全面;人的活动越深入,人的探究意识就越强,研究也就越透彻。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很重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多次强调和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情况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原因之一就是教材内容有增无减而课时减少。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教材要大胆地进行整合删减,真正实现超越教材,宏观把握教材,让学生把研究性学习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联系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地安排课内外学习时间和内容。

高三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在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落实研究内容,以创新研究为主要类型.让学生学会用汉语言文学去解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这个阶段,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调查研究、访问等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弱化他们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关注人生的意识和行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万花筒,生活中可研究的事物无处不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于高三阶段学生每人每学科只在高二期末的暑假中做一个课题,因此,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评价,相对说来,要求要高一些,指标要全面一些。教师不仅要看学生探索创新欲望.看他们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看他们的思维活动,看他们获取、整理、归纳信息的手段、途径和方法,’而且还要看他们的研究成果,看他们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看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意志品质。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要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的目标与要求,对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提出问题、撰写方案、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调查比较、解决问题、结题论证等过程进行回顾、归类和总结,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背景,让学生讨论如何做方案、如何深入开展研究,以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既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也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课时安排与成绩评估策略

我校的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要求每个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在高一至高三上学期末自选5个与语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一个学期只研究且必须研究一个课题,学生的研究时间主要在假期和课外活动期间;语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评价则主要在课堂上,一般一个学期6个课时,其中2个课时为选题指导,2个课时为中期成果展评,2个课时为结题评估。5个学期循环进行辅导和开展活动。每个课题结题后评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4个等级,参加该课题研究的人员均得到相应的等级。如果某个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参与研究了5个语文学科课题,其中有3个(含3个)以上拿到了合格等级,那么,这个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能拿到1.5分。对于学生而言,探究的价值不在结果而在于参与的过程,在于通过独立的探究而获得能力;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应注重过程、强调体验、突出应用等。因此,我们最后给学生评分基本上采用的是模糊评分的办法。

选题指导:以教师和学生观摩上一届学生或者上一学期的研究课题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每学期进行一次,共2个课时。在选题指导前,教师要让学生先明确本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辅导内容和活动安排。辅导内容包括:《指南》概述、课题内涵、选题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制定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报告撰写方法、中期研究工作汇报方法、研究成果展示方法等。活动安排主要包括选题比较研究、中期汇报展评和期末结题评估。

中期成果展评和期末结题评估:以本班学生汇报交流中期研究情况和学期末研究结果为主,每学期进行一次,共4个课时。从实践情况来看,一个班一般会出现8一lO个课题或项目,只要时间安排得当,每个课题组均有上台展示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张贴和印发材料的形式,交流各小组的研究设想和成果。这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同学之间的咨询和评估活动。学生对课题或者项目进行研究的时间主要在课外.尤其是在寒假和暑假等节假日中。现实中,学生常常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在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进行反思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寒暑假开展研究性学习最为合适。在此,笔者建议全国高中所有的学生在寒暑假里不补课,不做其他作业,而是搞各个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我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评价机制、教材编写等改革的逐步到位,研究性学习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