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鸿门宴》原文翻译及寓意
更新时间: 2024-04-19 17:41:27

掌乐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鸿门宴》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掌乐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鸿门宴》原文翻译及寓意

《鸿门宴》是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kuài)。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jǐ)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尽裂。项王按剑而跽(jì)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翻译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现象

距关,勿内诸侯。 距 通 拒 内 通 纳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 通 纳

张良出,要项伯 。要 通 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通 背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 通 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 通 早

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 通 隙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桮 通 杯

置之坐上。 坐 通 座

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 通 否

二、虚词

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因招樊哙出 于是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就

妇女无所幸 宠幸

故幸来告良 幸好

为击破沛公军 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前一“为”读“weì”义给、替,后一“为”读weí,义:出、谋划

窃为大王所不取也 认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

君王为人不忍 对待

为之奈何 对于

客何为者 干、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无义。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B、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E、使动、意动句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止)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跟从,率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四、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五、同义复词: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六、固定搭配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七、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 此天子气也

②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③ 此亡秦之续耳 .

④ 亚父者,范增也。

⑤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省略句:

① 为击破沛公军

② 欲呼张良与俱去

③ 还军霜上

④ 竖子不足与谋

⑤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⑥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⑦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⑧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⑨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⑩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被动句:

① 若屑皆且为所虏

② 晋属今为之虏矣

③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④ 吾属今为之虏。

宾语前置句:

①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客何为者

④大王来何操 ⑤沛公安在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具告以事

② 贪于财货

固定句式

“此……也(耳)”

① 此亡秦之续耳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宾语前置句,告辞什么……呢?

《鸿门宴》寓意

通过项羽的行动,可以充分证明此点。项羽当年倔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队伍,扫平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这是当他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政权愿望时,他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他的举措行为,也便能符合客观要求,能以透过形式看到本质,而处处取得主动,最后获得成功。而当他“胜利”“成功”之后,便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他几乎是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一片歌颂、崇拜、畏服的声音所淹没,蔽塞了他应有的理智与聪明。更因为到处屠城杀戮,他就迅速地丧失了群众的拥戴。在行动举措上,也是处处用主观臆断客观,变得十分被动而愚蠢。用《鸿门宴》上的项羽形象,来印证此点,就更为鲜明。由于项羽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他竟然为刘邦的一套卑词厚币所欺哄,轻轻放走了自己送上门来的强大的敌人。他经不起纷至沓来的谄言和谀语,不但容忍自己营垒内部的资敌臣僚,也不听信忠诚而有远见的策谋劝告;甚至“率直”到把敌方为自己递送情报的人随口供出。刘邦对他所讲的话和刘邦的行为,本来有许多矛盾和漏洞可以察寻,但他却完全漠视了这些。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埋下难于挽救的败亡种子。

第二点,本文说明了不自觉的资敌行为是最为可怕也最为可恨的。项羽集团的项伯,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他的一系列资敌行为,基本上都是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从其影响来看,应该说是存在内部的可怕的利敌现象。因为它分明起到削弱和分裂自己营垒并且切实帮助了敌人的严重作用。项伯凡事从封建贵族道德观念出发,以致弄得不识真正的大体。客观上协助了敌人,还不自觉。敌人用各种手段利用了自己,不但不觉察,还自以为处事深合“义”“礼”。这种人的思想行动最可怕。因为不只他自己不识是非,别人也往往受其左右而不以为怪,因之堕坏大事。

第三点,本文说明,凡事必须依靠多数人,和衷共济,步调整齐,才能成功。刘邦之所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原因是在于他善于用人,处处依靠周围的臣僚。上下团结一致、步调划一,互相辅助、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力量;相反地,在项羽方面,本来事情的成功象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但是项羽却师心自用不纳善言。以致在如此严重的关头,扮演了颟顸失败的可悲角色,刘邦后来批判他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说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也在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点,本文说明凡属严重事情,必须有胆有识,充分分析客观实际,依据之制定周详计划,在进行上要有严密的措置安排,才能突破艰难,获得胜利。通过本文中刘邦集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印证此点。刘邦在接到项羽要击破他的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慌乱,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胆有识,能细致地分析客观,进行周详的计划和严密安排的人物。《鸿门宴》雄辩地说明刘邦集团在处理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时,是如何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条有理,并且能顺理成章,因敌制胜,所有举措都是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最后胜利。

《鸿门宴》一文,就是如此在三大段十五节文字当中,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意义。写出来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片断;描绘了刘项两大集团势力的不同阵容,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它不只预示着项羽个人功业的重要转折,它也是整个秦末历史变化的重要关键。

《鸿门宴》一文,它的本事虽然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但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与认识价值。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鸿门宴》原文翻译及赏析》,对于高考语文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掌乐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