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是什么?是一道论述题~
1人问答 更新时间:2024-03-29 20:15:27
问题描述: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是一道论述题~

范永坤回答: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理论前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史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们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占有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好,建立和改变经济政治制度也好,都不过是手段和中介,唯有人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唯物史观在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合理成分,但又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和理论创新.因此,在对人和以人为本的理解上,唯物史观与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唯物史观所理解的人是现实的人,即在某种具体的、物质的、社会历史的条件下从事某种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阐释.在反对社会历史的神创论、主张人创论,反对神的权威、提倡人的权威,反对将人不当人看待、强调维护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时候,唯物史观理解的以人为本与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解有相同之处.但是,在涉及人类内部究竟谁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动力的时候,唯物史观的理解就与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民本主义存在着根本区别.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是群众的事业.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任何阶级和个人只有融入人民群众并代表他们的利益,才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时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承认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中既有“以人为本”的内涵,又有“科学”规定的内涵,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唯物史观主张以人为本,但并不认为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肆意妄为、随心所欲.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活动过程既是人们的主体性、目的性、能动性的实现过程,又是客体、对象以其自身的规律性对主体的作用过程.人们只有把对对象、客体的改造建立在认识和把握其规律性的基础上,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才能在实践活动中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客观的统一、价值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人类社会称作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在人们的劳动、实践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唯物史观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社会结构,概括起来说,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以往那种把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制关系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产关系除了所有制关系,还包括分工所形成的关系.从对生产关系的全面理解出发,我们可以将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描述为由生产力的社会性质———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关系———非政治上层建筑(社会科学)这两根相互联系着的链条组成的结构.在前一链条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形式和交换形式,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社会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利益结构,人们因在所有制结构及其他结构中的不同地位而形成不同的利益,被区分为不同的阶级.在后一链条中,分工形成不同的产业、工种、职业,形成社会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人们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人们因分工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职业群体.总之,前一链条形成社会的利益性结构,后一链条形成社会的功能性结构,而利益性结构和功能性结构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社会的整体结构.   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社会系统的有机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而社会系统内在的结构和机制则展示了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形式.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的理论,是我们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论,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进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效率和公正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和分工结构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社会分工中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和人们的利益结构、需求结构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的理论,是我们实现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系统的有机性和整体性,才能在发展中保持社会的协调和稳定.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又是同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紧密联系的.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但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产生决定性作用.   (小亮编辑)
科学推荐
科学推荐
优秀科学推荐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