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鸿门宴》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 2024-03-28 20:40:29

今天掌乐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下面是《鸿门宴》教学设计,一起来品味下。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解题

1、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精深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中最激动人心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司马迁吸收了战国以来有关中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周边国家发展来源的说法,在《史记》中把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荆楚、吴越、秦陇、两广、云贵、塞北、东北各地区的国家与民族都当作黄帝的子孙,这对于两千年来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友好大家庭的形成与稳定,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写到汉王朝对周边国家、周边民族用兵的时候,又总是站在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扩张、掠夺的立场,他所追求的是各民族间平等友好地和睦相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司马迁是当时汉族被压迫人民与各周边少数民族的共同的朋友其二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经济思想这包括强调发展经济,认为经济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反对单打一的“重本抑末”,而提倡“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反对从政治上对工商业者的歧视,而歌颂他们的本领、才干,并专门为他们树碑立传等等其三是它所表现的强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史记》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司马迁是先秦士大夫优秀思想人格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他之所以写《史记》不是单纯地为了记载历史陈迹,而是明确地为了“成一家之言”,因而《史记》中就突出地显示了一种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理想社会的光芒,和对现实政治、现实社会的种种批判其中有些是相当深刻、相当准确,甚至有些是两千年来常读常新的其四是贯彻全书的那种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有震铄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有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有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有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蠋;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等他们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

《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它们鲜明的个性由于作者十分注意设身处地揣摩每个情节、每个场面的具体情景,并力求逼真地表达出每个人物的心理个性,因此《史记》的描写语言和他为作品人物所设计的对话都是异常精彩的我想只要我们细心地把《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列传》中有关“完璧归赵”“渑池会”“易水送别”“秦庭惊变”等情节、场面的具体描写分析一下;把《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中有关项羽、刘邦、张良等人物的对白分析一下,我们会深深为作者那种出神入化的匠心独运所倾倒《高祖本纪》写刘邦与项羽相峙于荥阳时,项羽的部下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而刘邦当时竟“乃扪足曰:‘虏中吾趾!’”这对刘邦那种绝顶聪明,那种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迅速而自然的随机应变,而同时又是“恢宏大度”、好骂人、好调笑的性格是多么生动的刻画!当项羽被围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的时候,他“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清代周亮工说:“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与?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此话可谓道出了《史记》文学性的某些重要诀窍也正是从这些方面,我说《史记》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似乎有一种飞跃性的超前的成熟

《史记》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抒情性《史记》中有些作品篇幅不长,而通篇像一首诗,如《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就是这样的但《史记》中大量篇章的抒情性是在于作品的夹叙夹议,以及融浓厚的爱憎感情于叙事、描写之中如《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就是这样的整部《史记》是一曲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部饱含作者满腔血泪的悲愤诗鲁迅曾说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汉文学史纲要》)《史记》的主观色彩与其抒情性,在历朝“正史”中是最浓厚、最突出的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课文疏通

1、 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

2、 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比如座次、礼节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点,)

知识点归纳

(可作练习用)

一、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二、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 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六、句式变换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

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3.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4.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6、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七、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八、同义复词:

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九、固定句式: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十、古代“座次”问题:

1、 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 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 室内:西为宾、长、贵;

东为主、幼、贱

4、 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十一、古代的礼节:

1、 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 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 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 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归纳实词义项:

因、如、举、谢、意、置、斗、坐、王、军、击

时间副词归类:

表过去的:

昔:昔某公欲增慰帅兵

初、始:初,君之始入京也

已: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尝:吾尝终日而思矣

既:定国是之诏既下

旋:旋乃还

向:失向来之烟霞

本:臣本布衣

素:素善留侯张良

表现在的:

今:今而知皇上真无权矣

方:余方心动欲还

正: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当:当是时

表将来的:

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流而下

行将:臣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且:年且九十

立:沛公至军,立诛杀曹

寻:寻乃还

表最后的:

终: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竟:胥竟不调

表恰在其时的:

会:会其怒,不敢献

适:适大病,不能行

表急速的:

急:既定策,则仆需急归营

急击勿失

疾: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

速: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

卒:(cu)百万兵难卒合

表时间长短或延续的:

顷之:顷之,烟炎张天

须臾:坐须 ,沛公起如厕

俄:俄见小虫跃起

俄倾:以俄倾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既而:既而以吴氏之乱请于朝

已而:已而英霍山师大起

良久:感此言良久之,却坐促弦

故事情节:

本文中心:鸿门宴

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

本文顺序:时间顺序

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 亚父定计 夜访张良 刘邦定策 项伯说情

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

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 诛杀无伤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故事发展过程:

项羽起兵会稽——北上救赵——巨鹿之战——破关入咸

(刘邦在沛起义——刘邦攻秦——约法三章)

——鸿门宴——项羽封侯——诸侯反叛——彭城大战——俘汉妻父

——汉楚讲和——弑父未遂——单独挑战——攻韩信彭越——鸿沟割地——张良说刘——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性格形象分析: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 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个性

项羽和刘邦:(双方首脑)

共同点:胸怀大志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也!”

1.项羽

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了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玦,“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听之任之,说明项羽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樊哙闯宴,威慑项羽,慷慨陈词,指斥项羽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刘邦逃跑,项羽受璧,无可奈何,缺乏深谋远虑

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见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斥(称赞)赐坐赐酒——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点:

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2.刘邦

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重大事件,刘邦都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真有心计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张良不计前事,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软化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

刘邦鸿门谢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胆量有气魄,而又卑躬屈节,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掩饰自己,拉旧关系,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低三下四

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见状,樊哙与张良质问刘邦:“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刘邦察纳雅言,“沛公军霸上”项羽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的时候,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刘邦要逃跑的时候,又听取了樊哙的意见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密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刘邦多有心计,处事多么果断!

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性格特点:

生性懦弱、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张良和范增:(双方谋士,智囊团,事件演变的关键人物)

3.范增

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玦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年龄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时事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王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4.张良

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曹无伤和项伯:(叛徒)

5.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难怪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周密,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 、宴上东向坐

6.曹无伤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鲁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诛

7.项庄

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

有勇无谋,被动

8.樊哙

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真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有勇有智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

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对比照应

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 项羽 范增 项伯 项庄

刘邦集团 刘邦 张良 曹无伤 樊哙

对比照应,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孰是孰非,孰胜孰负,不问自明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缺乏远虑,用人唯亲,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轻敌麻痹,养奸贻患,内部不团结;刘邦则与之相反,虽处劣势,但能忍辱负重,虚心下问,善于机变,知人善任,使谋臣尽施其谋,将士尽效其力,并瓦解敌方为自己效劳,及时清除内奸刘、项在斗争中地位发生的变化,刘胜项负自成定局

刘邦论成败: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对项羽的评价:

1、 太史公: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②?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④起陇亩之中⑤,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⑥,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⑦,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⑧,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⑨,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⑩,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11),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12),过矣(13)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14),岂不谬哉!

① 周生:《正义》引孔文祥说以为是汉代儒者,姓周盖:大概重瞳子:两个瞳人儿②苗裔:后代③何兴之暴:怎么起来得这么突然④尺寸:形容很少埶:同“势”,权势,权柄又:有人认为“尺寸”指尺寸之地,这句在“寸”字后断句,“乘执”属下句,是趁势的意思⑤陇亩之中:田野之中,指民间“陇”,同“垄”⑥五诸侯:指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个诸侯国⑦位:指王位不终:指没有维持下来“终”,到最后⑧背关:舍弃关中“背”,弃⑨矜:夸功伐:功劳,“伐”与“功”同义⑩奋:振,这里有极力施展的意思师古:效法古人(11)力征:以武力征伐(12)寤:同“悟”(13)过:错(14)乃:竟然引:拿过来,这里有找词儿的意思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2、杜牧、王安石、李清照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2、毛泽东

钟出风雨起苍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毛泽东1949年4月《七律&8226;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延伸思考与练习:

一、 思考:

1、“鸿门宴”是在什么情况下谁为谁设的宴会?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鸿门宴”的结果对项羽不利,归根结蒂是谁之过?为什么?

3、你如何认识评价范增这个谋士?

4、项羽对樊哙不斥不恼,反而二呼“壮士”,可看出项羽的什么性格?

5、鸿门宴上,基有无杀刘之意?他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宴请刘邦的?

6、项羽“东向坐”说明什么?

7、举所佩之者三,项王为何默然不应?项庄请舞剑,他又为何曰诺?

8、名钓誉”是什么意思?用它来概括项羽的性格合适吗?

9、在宴前宴后对刘邦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以上就是这篇经典之作《鸿门宴》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掌乐网查阅。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