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从《醉翁亭记》看诵读的魅力
更新时间: 2024-03-28 23:33:01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同学们常常难以理解“三味书屋”里的那位私塾先生何以那么醉心于诵读,往往先生自读入神时,下面的孩子们用纸糊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画画儿,他也全然不知“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拗过去。”完全沉浸在诵读的快意之中。先生这种入神诵读的情景,给童年的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醉翁亭记》看诵读的魅力

其实,诵读就是在读句,品句的过程中,积句成章,积章成篇的。有人曾经问过巴金先生,你的文笔那么流畅优美,源头是什么?巴金说:我是靠熟读背诵《古文观止》起家的,有222篇,幼年时代背出那么多文章,实在是苦事,但由于反复读它,以至熟读成诵。可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为什么学生不爱诵读,就是利用早读或授课时让他们读文章他们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关键是没有体会出诵读的魅力,因而达不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效果。只有体会诵读的魅力,才能理解文章蕴藏的内涵。且以《醉翁亭记》为例看看它的魅力何在。

一读,读准字音。这是读最基本的一步,扫清生字障碍,为后面服务。

二读,读准语气。《醉》全文运用21个“也”,诵读时仔细体会虚词“也”的作用。这些“也”有的介绍人名──表肯定语气;有的直抒胸怀──表感叹语气;有的描绘景物──表陈述语气,这些“也”有的重读,有的轻读。如“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这个“也”表感叹语气,重读;“环滁皆山也”,表陈述语气,轻读。通过读出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文章的韵味也就显现出来。

三读,读准节奏。《醉》中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这些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变化一致,读起来抑扬顿挫,同时在骈句中间再插以散句记叙说明,从而使通篇参差错落,流转圆美,给人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相结合的美感。

四读,读出思路。由于“也”在文言句句法中有表判断的作用,因此,通过一个判断句,使你感觉到作者总是先将实际景物描述出来,然后加以解说,犹如层层展开一幅画卷,又加旁白一样,使人感到不徐不疾,自然合拍“同民同乐于山水之间”的思想跳跃期间。

五读,读出情感。文中“也”的肯定语气在全文中起到一种表情达意作用。作者在自己被贬之际还能有欣赏秀美山水的情怀,还能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康乐业,还能抛弃自我与百姓同乐,这种自慰、自傲、自得的情感既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互为表里,又表现在某些内心独白式的话语里,使全文洋溢一种平和、愉悦的情调。后人在评议这篇文章时说“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可见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一州百姓安康快乐。作者实际上是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体形象化了。

六读,读中记忆。好的文章不但要读,从读中体会文章的内涵,而且还要求背诵。前面提到的巴金熟读成诵为今后的文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说明了这个道理。《醉》文在理清课文的脉络,掌握“也”字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不同的语气,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上能做到当堂背诵,同时通过背诵文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

总之,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加强诵读,并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魅力,增加自己一点文化底蕴,长此以往,难道还担心你的笔墨浅陋,语言贫乏吗?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