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讲解(四)
更新时间: 2024-03-29 07:42:16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讲解(四) 

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讲解(四)

 排列语序

排列语序的近年广州中考语文常考的内容之一。排列语序题型要求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1.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2.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3.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人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

4.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5.思维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常见考法:

句子排序试题的主要题型依然是选择题和填写题。在一段文字中为上下文衔接选填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 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语段中选填句子顺序正确的选项;在一段文字的末尾填写与前文相一致的句子。因此, 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误区提醒:

例 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每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炼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答案示例:亲情是财富它能温暖心灵也能抚平伤痛

分析:这是一道填写题,要求考生以"财富"为中心词,参照前后句式写三句话,并且要与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答题时,考生可能会在"财富"内容的具体选择上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是确定了具体对象却无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影响得分。

【典型例题透视】

例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答案:B

透视: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材料以文学为描写对象,以排比嵌套比喻的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试题抽去每一分 句的第一句话(这四句话分别从四个角度对文学设喻)列于题后,打乱顺序后让考生进行归位选择。解答此题,可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四个方面入手,将每一 个喻体与其后的描述联系起来,看它们是否意蕴连贯。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考试题目很灵活,它大多出现在选择题或是仿写题,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在选择题、简答题、甚至是阅读题中。因此这一知识点十分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修辞方法的类别以及考查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常见考法:

修辞手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拟写题。解答修辞试题,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问题。

误区提醒:

例析: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

盛夏的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刺眼且毒辣辣的白光,(使人眩晕,)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小草耷拉着头(脑袋),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

分析:这是一道近似于扩写句子的试题,要求考生把一个一般性描写炎夏的句子,用上夸张、拟人的手法,添加一些词 语和句子写出其"难耐"的炎热程度来。解答这道题,考生必须在给定的句子基础上做,要用上夸张、拟人两种手法,要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添加词和句,把炎热难 耐的盛夏中午写具体、写生动。

例析: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 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 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答案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材料按排比要求写句的试题。考生失分之处在:离开材料写排比句,所写的排比句不能概括苏州的美。比如,有的考生误将"优雅""庄严""恬淡""古朴"等词视为对苏州美的概括,而导致错答失分。解题方略是,抓语段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

病句修改

病句修改是广州中考必考题目之一,而这类型题目答对率不高,很多同学都没有掌握好病句类型,语法掌握不全面,因此导致经常出错。下面为大家介绍病句修改的题型特点以及答题策略,希望对明年中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课标与教材对修改病句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

4.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分类解析】

一、用词不当

(1)班主任李老师对她的批评虽然非常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她的关爱。

(2)只要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解析]句(1)感情色彩不当,"尖刻"是贬义词,用在这不适合,应改为中性词"尖锐";句(2)是关联词语用错,"只要"与"就"连用,"只有"与"才"连用,应将"只要"以为"只有"。)

二、搭配不当

(3)一场波及几十个省份的大旱在神州大地持续蔓延,中国目前旱情形势十分严厉。

(4)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5)2017年夏季的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举办奥运会的最佳时期。

[解析]句(3)主谓搭配不当,"形势"不能"严厉",可改为"严峻";句(4)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句(5)主宾搭配不当,"北京"与"时期"搭配不当,可将"时期"改为"城市"。

三、成分残缺

(6)在液晶电视售后服务方面及消费者保护领域,对保修的概念与包修的概念认识不太清楚。

(7)学校已从教学、生活方面为复转军人中专学历班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

(8)《上海市中小学2017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中明确要求切实减轻本市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

[解析]句(6)缺少主语,应在"对"之前加上"消费者";句(7)缺少谓语,应在"充分准备"前加上"做了";句(8)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负担"。

四、语序不当

(9)新闻出版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妥善处理和正确认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

(10)作为日益影响着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网络,它对我们充满了新鲜和好奇。

(11)旺旺网一名热心网友了解到西平小学的情况后,在网上发起了募捐活动,得到网友很多的积极响应。

[解析]句(9)逻辑语序不当,"妥善处理""正确认识"前后有承接关系,前后颠倒,只须将位置互换即可;句(10)主客颠倒,应将"它对我们"改为"我们对它";句(11)定语与中心词位置颠倒,可将"很多"调到"网友"之前。

五、前后矛盾

(12)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3)春节期间,大家出去走亲访友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1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解析]句(12)前后不统一,"能"与"否"表达完 全不同的两种情况,因此,应删除"能否";句(13)否定多余,"防止"与"不要"都表达否定的意思,同时放在句中,与要表达的意思相悖,应去掉其中一 个;句(14)概念范围不清,"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可改为 "宣传画及其他图片"。

六、重复罗嗦

(15)6月16日,完成地震灾区堰塞湖实地勘测和水文监测任务的8名湖北水文抢测队员凯旋归来。

[解析]句(15)"凯旋"与"归来"词义重复,可将"归来"去掉。

七、表意不明

(16)孩子们非常喜欢离休干部朱大爷,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非常欢喜。

[解析]句(16)有歧义,"来到这里有说有笑的"既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又可以理解为"朱大爷",意思不明确,可改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离休干部朱大爷,朱大爷一来到这里,他们就有说有笑,非常欢喜。

八、句式杂糅

(17)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成的。

(18)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解析]句(17)是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史 记》的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除"的作者"或"写成的"。句(18)的后半部分把 "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种句式杂糅。可把"从"改为"以"。

【常见考法】

修改病句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题型以改错题和选择题为主。正确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误区提醒】

例析: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②巴渝文化、红岩文化, 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④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 重庆市民的素质。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①处删去"的局面"或删去"格局的"(只删"格局"也可)。(2)第②处应将"源流"改为"源泉"。(3)第③处应在句末添加"的活动"。(4)第④处应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

透视:这是一道在语段中修改病句的试题。整个语段有四处加线的句子有语病,命题者在文段后列出常见的四种病因,让考生分别进行修改。由于试题中分别列出了病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修改的难度。因此,解答此题,考生只要根据病因,逐题进行修改就可以了。

例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盛夏时节的茂名是个收获的季节。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今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乱丢垃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答案:B

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命题从三个方面设置语病,要求考生进行辨析。A句搭配不 当,"茂名"不是"季节",应改为"茂名的盛夏(时节)是个收获的季节"。C句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D句否定不当,应去掉"并 非"或将"不无"改为"没有"。考生如果不清楚病句的病因,就可能因错选而失分。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