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
更新时间: 2024-04-19 10:11:54

内容预览: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

2011中考专项复习:议论文

1. 河北省11--11年度中考模拟试卷

(二)习惯成自然(12分)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再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7.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分)

20.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无论那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8.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19.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20.习惯愈多,能力愈强。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2. 河北省11--11年度中考模拟试卷

拼搏了,就值得尊重

①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奖牌排行榜已见分晓。拿到奖牌特别是金牌的选手,兴高采烈,我们应该向他们祝贺。没拿到奖牌或者没拿到金牌的选手,深感遗憾,我们也很能理解。辛辛苦苦地准备了多年,却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有些失落是自然的。从公众舆论和媒体的报道来看,重视金牌的数量,重视比赛的结果,重视冠军的报道,给获胜者以盛赞和关注,也都不奇怪。奥运会毕竟是汇聚世界各路健儿的竞技大赛,奖牌和锦标之中,凝聚着国家的实力和民族的荣誉,也凝聚着运动员的心血和自我价值。

②但是,奖牌和锦标并不意味着体育比赛的全部,体育运动当中蕴涵着比奖牌和锦标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以本届奥运会为例,竞赛小项302个,参赛的运动员达万名以上,这意味着平均几十位选手才能得到一块金牌,这就注定绝大多数选手拿不到金牌,甚至得不到奖牌,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健儿依然来到北京,欣然参赛。他们的积极参与,成就了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显示了全人类的团结和睦,以及人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共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境界,就有一种意义。

③是竞技就必然有胜负,胜负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拼搏的过程同样重要。过分重视结果,不仅会丢掉过程的乐趣,还可能导致难以发挥正常水平。A金牌固然有助于提高国家声誉和民族自豪感,体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但不可夸大金牌的价值,体育比赛就是体育比赛,不宜赋予其过多过重的意义。B从比赛的角度看,选手对金牌的过分看重会增加自身的压力,舆论对金牌的过分期待会加大选手的压力,两者叠加极易导致选手发挥失常,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C在过程中展现拼搏精神,在拼搏中运用技战术,在技战术的较量中品尝竞争的乐趣,保持一份平常心,反而更容易发挥水平。中国男篮对阵美国“梦八”、对阵西班牙队,虽实力不及、经验不足,但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虽失犹得,虽败犹荣。

④体育比赛充满了不确定性,选手心态的微妙变化、竞技状态的不稳定、对手的情况、天气的变化,以及场地和器材等因素,都可能对比赛结果产生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使比赛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这也要求我们以平常心客观看待比赛得失。

⑤在体育比赛中,选手自身的怨天尤人或过分自责,舆论的苛责诘难、嘲讽轻视,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既要经得起胜利,也要经得起失利,胜了不骄傲,败了不气馁。应当看到,即便失利,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吸取教训,积蓄力量,以利再战,是一种风度,是一种韧性,也是一种成熟。

⑥参与了,拼搏了,竭尽了全力,纵然失利也应获得掌声、获得鼓励,得到理解、得到尊重。

16.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7.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2分)

18.“如果不是压力过大,相信射击选手杜丽、谭宗亮的表现也许会更好。”这句话是

从原文第③段中提取出来的,如果还原到原文中应该放置在哪里?请简述理由。(3分)

放在 处, 理由:

19.文章第④段写到:“体育比赛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使比赛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这也要求我们以平常心客观看待比赛得失。”今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意外莫过于刘翔因伤退赛,请结合文章谈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此事?(4分)

答案 略

3. 2011-2011学年度高州市学科联赛

用笑脸接受敲打

人生之路向来都不平坦,因此,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不幸,也是一门学问。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招聘职员,应考者很多。一名青年颇具才华,考后自我感觉也不错,但揭榜之时却意外地落选了。他竟认定此生已矣。于是寻了短见。后来,公司在复查中发现,用来统计分数的电子计算机出了毛病。这时有人问经理是否感到遗憾,经理回答:“如果真的录取了他,那我就请来了一个经不起敲打的废物。”

经理之言未免太刻薄了一点,甚至大悖人情。然而细细品味,也并非毫无道理。一个人能保证在一生漫长的岁月中始终都是一帆风顺、所向无阻吗?刚刚踏上社会,连这么一点打击都经受不了,以后碰上再大的艰险又怎么办?

考试落榜,工作受困,疾病缠身,有权者的压制打击,无权者的嘲讽诽谤等等,几乎每个人都少不了碰到其中一二件。怎么办呢?将人的生命凝聚在一起,朝这些打击顶过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处在山穷水尽之中,你也不要丧失信心,而要继续追求,依然朝前面走。有个畸形儿,他的童年几乎是在母亲背上渡过的。生活对他的敲打够残酷了。但他在很多磨难的漫漫之路上苦苦求索――十三岁开始学篆刻,凭着唯一的左手,练出一手刀法挺秀、布局合理的左手篆刻技艺。

敲打,能使铁变成钢。经不起敲打,铁永远是铁,也许连铁也不是,因为铁也是经过锤炼的有用之材。“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这句格言是对每个平凡的人都起作用的真理。

你想挺着胸膛在这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吗?那就用笑脸来接受敲打!

2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2分)

(1)此生已矣 ( ) (2)大悖人情 ( )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22.本文运用了 论证方法。(3分)

答案20. 已:结束,完; 悖:违背 21. 用笑脸接受敲打 22.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至少写三种)

5. 2011年北京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

多一些宽容 郭安风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人。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9.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4分)

11.文章提出要宽容他人必须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认为“四互”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为什么?“四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5分)

11.说说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2.仿照画线的句子,以“恨”为话题,也写一组排比句。(4分)

13.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文章中的关键性的句子,对他们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50字左右)(6分)

答案: 9.论点是“多一些宽容”,(或“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11.第一、二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不求惟一的答案。(3分)第三问:四者之间应该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互爱”的要求是最高的。(2分)11.补充论述宽容与无原则的迁就、善恶兼容等的区别,使论述更严密,结构更完整。12.略。13.略。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