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
更新时间: 2024-03-28 23:18:59

教学目标:

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伏句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闻:听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开火车读。

齐读。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打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你能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试背。

三、总结全诗

李白运用夸张的写法,向我们表达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忽”字既表现了诗人吃惊的心情,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全诗浓烈奔放,是李白的传世名作,现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浓情厚意。

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赠汪伦》。

2、《赠汪伦》的作者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与汪伦之间浓厚的情谊,而《过故人庄》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则用细腻的语言,平淡的词汇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友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真谛。

二、初读古诗《过故人庄》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交流。

3、指名读诗,正音。

三、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1、释诗题。

“过”:访问,“故人”:老朋友。

访问村庄里的老朋友。

2、知诗人。

简介作者孟浩然。

3、明诗意。

(1)自读,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具:准备。黍:煮饭的小米。郭:外城。

轩:窗子。话桑麻:闲谈农家生活。就:亲近。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打开窗户对着屋旁的园地,举着酒杯闲谈农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会乘菊花开时再来探望。

4、悟诗情。

(1)这首诗非常平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与友人之间的感情的?

(2)你喜欢读读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总结全诗

这首诗用词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画放在了我们面前,画中最浓的是友人间彼此惜别,不忍离去的画面,让我们再好好品味一下这优美的诗句。

训练学生读好古诗。

齐读古诗。

26、郑和远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小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勾画出的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魁梧扶老携幼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四、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27、三借芭蕉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会用“竟然”、“水泄不通”造句。

2、联系课文读懂作业4中的有关句子,并理解带点的词语,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能写得更具体、生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感受孙悟窑足智多谋的英勇善战。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今天我们就一同去看一看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三借芭蕉扇》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反馈:

出示:芭蕉汁水捶胸烘烘腾起一抹口诀扛着脚蹬头撞猢狲细雨霏霏

(1)读音。

“蹬”读dng,是后鼻音,“抹”是多音字,在本文就读“m”,“霏”读fi,“猢狲”读hsn;

(2)字形。

“蹬”的右半部分要注意,不能写错。

“手”和“抹”这两个字注意不同的横的长短。

2、开火车读。

3、齐读。

4、同座位互读课文,读通、读正确。

5、反馈检查。

指名读,师生评议。

76、理清文章层次。

(1)根据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把文章分为三个大部分。

(2)生讨论。

(3)反馈。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芭蕉汁水捶胸烘烘腾起一抹口诀扛着脚蹬头撞猢狲细雨霏霏

二、精读课文

1、自读孙悟空“一借”芭蕉扇。

边读边想:你体会到铁扇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铁扇公主蛮不讲理)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

第一次借芭蕉扇的结果怎样?

(铁扇公主借了一把假扇子,孙悟空被骗了)

2、自读孙悟空“二借”芭蕉扇。

(1)读后同座位互相说一说这一段的故事,注意用上文章中好的词句,在说对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和神态。

(2)学生自读,交流。

(3)反馈,表演。

边读边想,铁扇公主为什么“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三、回顾全文

从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中,你体会到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说的时候,指导朗读。

(3)要带领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把课文中的内容说具体。

板书设计

27三借芭蕉扇

一借给假扇足智多谋

二借牛魔王骗回真扇不怕困难

三借献出真扇敢于斗争

28、福尔摩斯的推断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福尔摩斯是怎么推断出送信人身份的。

2、抓住描写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感受。朗读课文。

3、学习福尔摩斯善于观察,遇事爱推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福尔摩斯善于观察,遇事爱推断的好品质。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说说福尔摩斯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说说福尔摩斯对什么进行了推断,结果怎样?他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3、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三、反馈交流,自学汇报

1、讨论自学练习2。

2、讨论自学练习3。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我”有哪些感受?“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4、进一步想想福尔摩斯为什么能推断出那个人的身份呢?(善于观察,善于推理)

四、朗读课文

五、你们还了解福尔摩斯的哪些事情?互相交流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