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学问与怀疑
更新时间: 2024-04-20 01:38:09

目的要求

学问与怀疑

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

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三、查检字典词典,简要解释下列词语:

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不攻自破

要点难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写作背景

为了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治学精神,下面引用他于1919年7月17日所写一信之片断,并由此可知这种怀疑精神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

你不要看轻了“疑惑”两字。寻常的人,必然以为疑惑便是不懂;便是程度幼稚。其实有了疑惑,才肯用思想去推测。有了推测,自然要去实验。用了推测实验两种工夫,才会发见事物的真状,和处置事物的是非。晓得事物的真状,心里头又有了是非的判断,方才能够改良,革新,以至于进步。(这类话,现在说的人极多。并不是互相抄袭,是处在现在世界,肯用些心,便容易有这种“共同的觉悟”。)

所以世界的进步,根本在人类有疑惑的天性。一个人的进步,根本在这个人有疑惑的性情。

这事空谈道理,或者难即明白。我且举个例来:古代的人,以为天圆地方,天高高的在上,地低低的在下,于是生出天尊地卑,天动地静等说来。用之于人事,便说君,父,夫仿佛是天;臣,子,妻仿佛是地。进一步说,天地这样高低相差的远,君之与臣,父之与子,也应这样高低相差的远。(尊者如天的动:所以生杀予夺,犹天的雨露风霜,惟所欲为。卑者如地的静:所以谨慎服从,没有意志与行为的自由。)于是灭没了卑幼的人格,看他不是尊长一例的人。在社会上生了极大的阻碍,不能进化。中国人处了这种境遇,死心塌地,不敢疑他,社会便衰滞没有生气者数千年。外国人处了这种境遇,——外国虽则没有三纲之说,他们的宗教,说上帝造世界,便以上帝命令一切;中古的神权,是很黑暗的。——却敢去想他,敢去疑他。经过了许多的推测,许多的实验,方才晓得地是圆的,天是空的。这种学说,说的确凿万分,在他们欧洲既打破神权之说,传到中国来,起初便将“天尊地卑”的说话打破,渐渐的“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等说话失其根据地,到今乃一概打破。打破了君尊臣卑的话,于是有辛亥“政治改革”;打破了父尊子卑,夫尊妻卑,于是有我们提倡的“家庭改革”,“男女平权”。(可以说:如雷电般的解放运动,由于天文学的进步。)现在解放与改造的运动,日夕继长增高,以后如能达到志愿,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向上,是不言而喻了。

天下的事,像连环的相续,无不相因而至。有了古人的“不肯怀疑”,随意的定出天尊地卑一句话,便把社会上束缚的重重叠叠;一国一家里面,都存一“天地的模型”。有了外国人的“胆大敢疑”,考查出真相来,直接的影响,是使人确知天地为何物;间接的影响,便轻轻将外国的上帝,中国的三纲一切打破,人人平等,造出无数新社会。

上说的话,是劝你敢怀疑。怀了疑,才会在无数的歧路中,找出一条正道。(专听人家的话,只是“盲从”。自己从思想里找出一条行事的道路,才是“学问”。有了学问,才能“做事”。)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0—1980),江苏吴县人,我国著名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长期从事史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编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在学术研究中,他积累了大量关于治学方面的经验,写出了5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认为读书须重“五事”:一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二要分别书籍的缓急轻重;三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四是不可有成见;五要多求常识。他曾讲:“余读书最恶附会,更恶胸无所见,作吠声之犬。”又说:“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智求识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顾先生的这些见解对今天的读书人仍是有价值的。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第二部分第一层(3、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层(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二部分: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主题思想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这对今天的读者是有教益的。

写作特点

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第五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六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递进复句,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方面的分论点:“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作两层,有两个段内小论点,一层进一层的论证中心论点。第三、第四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五段扩展开去,又提出另一个段内小论点: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的怀疑,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论及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作业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颉()滞()

儒()塾()

二、查阅字典词典,解释下面的词语。

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

三、思考:本文是怎样阐述“怀疑精神”的?这种精神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

四、课文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两句话,对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

五、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复句的表达效果。

第一组:

(1)怀疑既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又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二组:

(1)要是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就有问题,有问题就想求解答。

(2)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第三组:

(1)由于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所以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六、选作题。

试归纳课文各论证层次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从而理解课文的思路及论证方法。

答案

一、颉(jié)滞(zhì)儒(rú)塾(shú)

二、启迪:开导,引导。

墨守:墨,墨翟;战国时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来称善守者为墨守。

虚妄:荒谬不合理。

辨伪去妄:揭出虚假的,剔除荒谬的。

三、文中所说“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是对“怀疑精神”的阐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因为“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同时,也因为“常常抱怀疑的态度”才能“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四、①学习首先应该提出疑问。

②在应该疑问的地方提不出疑问,不能是学习了;学习就必须提出疑问。

文章的题目点出了本文讨论的问题是怀疑与学问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做学问必须善于提出疑问。这一中心论点是在文章开头引用历史上著名学者的有关学习方法的名言提出来的。引用古人的名言作论点,说明这一观点并非己见,早在几百年前的古人就认识到怀疑是治学的重要条件,既简洁有力,又显示了坚实的根基。这种巧用名言作论点的方法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五、第一组:

第一个复句是并列复句,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不分主次;第二个复句是递进复句,后一个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在文中,第二个复句不但正确地表达了“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与“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在内容上的先后关系,而且显示了论证是逐层深入进行的。

第二组:

第一个复句是假设复句,是以“常常怀疑”为“有问题、求解答”的假设条件的。而第二个复句是条件复句,是以“常常怀疑”为“有问题、求解答”的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唯一的条件,它更好的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

第三组:

第一个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复句。第二个复句第一层是假设复句。第一个复句“由于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这个原因,违反历史的真实与课文中的例子相悖。第二个复句表述得准确,符合课文本义。以设的推断从反面论证怀疑精神之重要。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