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兰亭集序》哲理内蕴初探
更新时间: 2024-04-16 20:12:11

《兰亭集序》在文情并茂的声誉之外,又有书圣的法帖,为其增添更加璀璨的光泽。不论在文学还是在书法史上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峰。此文在魏晋玄学盛行的背景下,以实事抒真情,行文自然流畅,一洗玄学的深奥空阔;也为魏晋辞藻华丽,铺陈张扬,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浮夸文风吹进一丝清新的空气。此文中所阐明的”死生亦大矣“的哲理内涵,在解说时众说纷纭,下面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兰亭集序》哲理内蕴初探

一、个性的觉醒,动荡时代文人的普遍情结。魏晋时代是个性苏醒,人的主体意识开始张扬的时代。再加上从汉朝开始的连年战乱,政局动荡不安,文人名士中普遍存在着生命的危机感。古诗十九首中便充斥着“生平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类”“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感慨。就连大政治家,横槊赋诗的时代英雄曹操,也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王羲之在东晋初年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也无法回避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因此对此文中的“死生亦大矣”的思考,应结合这一思想背景来探讨,使之有思想渊源。/FONT/P

二、对良辰、美景、赏心、雅事转瞬即逝,不可再得的深深惋叹。江南暮春,草木复苏,花红柳绿,加上天空晴朗,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面对如此良辰美景,群贤雅兴四溢,“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饮酒赋诗,借诗歌表达舒畅的心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陶醉于自然美景中,释放情怀。但就在这愉悦之巅峰,作者忽然意识到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转瞬之间“老之将至”,不禁悲从中来。一悲时光流逝,情随事迁,人的心境随着境遇的不同而变化,像今天如此美好的情境不可重复;二悲时光如流水,多少良辰美景赏心悦事转瞬之间已成过眼烟云,使人不能不感慨伤心;三悲人的寿命长短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终都要归于死亡,和无限的时空相比,短暂的生命中能有几多美好事啊!这正如晏殊《浣溪沙》词中表达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盛转眼成陈迹,相识燕子归来但人的心境已变。曾经的美好就像海市蜃楼,在人的生命中是那样的捉摸不住啊!

三、“死生亦大矣”的生命哲理意蕴的探求。生命中的美好情境弥足珍贵,因此,就应该珍惜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譬如“晤言一室”的坦诚友谊;“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自然风光;而珍惜生命最重要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应有所作为,活得有品位,有质量。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警戒意义。作者的“死生亦大矣”,也是针对魏晋玄学对生命的态度而说的,玄学“一死生,齐彭殇”,这种对生命的态度从某一角度来说,是超越“死”之界限的豁达、大度,但也隐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漠视。不重视“死”,哪能发现”生“之珍贵!正因为“死”是一件大事,它的对立面“生”才显得珍贵,而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就更值得用心享受。结合魏晋时代文人名士对生命的危机感来观照作者的这一观点,就更显出它的意义所在。正因为“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苦难的人生历程中有几多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何不在有生之年尽情享受清风、明月、高山、流水,享受三五人静坐一室,坦诚交流的纯洁友谊。由此看来,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探求要高于失意文人的慨叹,失意文人面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往往发出无奈的消极的慨叹。而作者虽然也感慨生命短暂,但并不消极。

四、把“死生亦大矣”放到时间长河中而产生的幽深浩叹。

时间的隧道分过去、现在与将来,作者的这种体验和古人的情感也是“若合一契”——完全一样,做法也是大同小异:“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与怀”,都留下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古往今来,其实都是一样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就把“死生亦大矣”的感慨放到了时间的隧道中,作者的一声“悲夫”,就成了穿越时间隧道的一声长叹,不禁使我们感慨万千,再一次引起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是啊,人类永远也无法回避死亡的威胁,也永远无法不思考活着的意义所在,只要人类存在一日,王羲之的文章也就有存在的价值。

文章千古事,法帖万年传。一篇短文,一帖书法,造就艺术瑰宝,值得我们后人探讨、研究。

掌乐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