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如果说,意象重在诗词中字、词、句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境则包括字、词、句乃至整个作品所形成的艺术世界。因此,意象和意境基】
1人问答 更新时间:2024-03-29 02:52:12
问题描述:

(1)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如果说,意象重在诗词中字、词、句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境则包括字、词、句乃至整个作品所形成的艺术世界。因此,意象和意境基本上是一类诗学概念,然而它们之间有递进、提高、综合的关系。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因此,对意境的界定,在学术界有千余年的争论,至今还没有统一。人们关注意境,正好说明意境对于探究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和关键,说明认识意境正是认识中国古典诗词的必由之路。

  意境这个概念的提出,晚于意象千年以上。《诗学指南》(清·顾龙振辑)收入据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著的《诗格》,其中有一段话说: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物境、情境和意境,实际上是诗词创作过程中,因审美对象不同,得到三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与后代诗学理论中的“意境”有所不同。不过,我们注意到,书中所论述的“三境”,都强调主体与客体契合的关系,从这一点出发,的确是推动了中国古典诗学意境论的探究。

  当然,无论是否王昌龄的理论,唐代对意境的认识,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后来,僧皎然《诗式》有“取境”之说,刘禹锡有“境生于象外”说,都还是比较粗糙的理论,意境并没有取得更明晰的概念。到了晚唐,司空图的《诗品》有了重要的理论突破,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又在《与极浦书》中明确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命题,意境论终于成熟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中,有两个“象”、两个“景”,第一个“象”与“景”指的是真实的可感触的客观世界。第二个“象”与“景”指的是虚构的被诗人以艺术性的语言塑造出来的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客观真实世界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就突出了艺术家创作中的艺术再造力,无论表现自然或是再现自然,被表现或再现自然,永远不会是客观现实世界中原生态的自然了。

  宋代以后,阐述意境(有时写作“境界”)的理论越来越深入,意境论广泛深入人心。中国古典诗词的作者和读者,无不以“意境”作为创作、感受、评论的基本。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结合西方哲学观念,把中国诗学的意境说改造为境界说,其功劳在于强调审美取向的区别,分辨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又把创作主体区别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但是,在意境论的创作主体、真实客体与审美容体三者的定位和关系上,王国维仍然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理论。

下列对“意境”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和审美理想。

B.

意境是字、词、句以及整首诗歌所形成的艺术世界,内涵较意象更为丰富。

C.

意境与意象基本是同一类诗学概念,但意境是意象的提高和综合。

D.

意境概念强调主体与客体契合关系,突出艺术家创作中的艺术再造力。

下列对意境论的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据说为王昌龄所著的《诗格》一书,比意象概念的提出要晚一千年以上。

孙志永回答:
  答案:1.A;2.B;3.D;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